世道都乱成了这样,沿川峡口的铺子只能暂时关停。给雇佣的临时工结了工钱后,宋应奎带着三叔、丁焕义等人将水锯子等设备拆进行拆卸,重要的零件找地方埋了以后,用板车将铁料、木炭等值钱物资拉到了家里。
“二舅,你赶紧回去把我外爷他们接到我们庄上来避难吧。”
大难临头,自己的外家怎么着也得想办法庇护一二。将外公他们接过来,还能增加御敌的人手,算是两全其美。
姜小虎那边已经回小官庄了,他们家是大户人家,有自己躲灾的安排不用宋应奎来操心。
安排二舅去接外公他们后,宋应奎便指挥着全家挖窑和打造防敌的器械。
“大爷爷、窑口要挖小一点,这样守起来容易,我这边用大原木做一个厚木门,一旦反民门过来,咱就用厚木门把窑口堵上。另外哪,我得做个长梯子,咱两层子窑要一起挖这样度快一点。”
大爷爷这边的任务是带着三个房头能用的人全部出动挖窑,宋应奎则带着自家三叔和二弟赶着做些防御兵器。
万幸铺子里还有些铁料,能做些兵器出来。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宋应奎只能做最简单的东西。他的想法是做十来个长矛,打四五把大刀片子。要是时间容许,再做两三张弓弩。
传统的弓弩需要弹性很好的牛筋和牛角,现在上那儿找这种材料去?唯一能做的想的办法是,做出弹簧钢条,用这玩意做弓身。
怎么做出弹簧钢宋应奎自去年做燧枪的时候就一直在倒腾,倒是琢磨出了一点在现有技术和材料条件下的心得。不过铺子的设备现在没法用,家里临时搭建的工作台条件更是简陋,在如此仓促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出合用的弹簧钢来还很难说。
“奎娃、阳屲里和阴屲里的说要帮着我们挖窑,几家人一块合着躲贼,你看这事能答应不?”
当宋应奎忙着打兵器的时候,大爷爷跑过来说了个事,同庄的本家想和自家一起合伙防敌。
“这有啥不能的,多个人手多份力。不过、到了咱窑里躲难的话,要听我的安排,不然乱哄哄的,容易被人钻了空子。”
只靠着自家这十来个男丁,要想防住作乱的蕃民有些不把稳,人多力量大,宋应奎没道理拒绝。人多了,挖窑的度也快,希望能在蕃民到来之前把窑挖好。
有了同姓本家的加入,挖窑的的男丁就有近三十号人了,度一下子快了不少,也就四五天的时间,两层窑的雏形就被挖了出来。勉强的能让人进窑躲贼了,接下来就是把窑往大扩,好让人在里边生活的时候舒服一点,谁知道这回躲宽要躲到什么时候。
也就是挖窑的这几天,传言五营镇这边已经出现了蕃贼的游兵。作乱的蕃民都有马,他们游动起来范围是相当大的。
“听说、黄石坪前边的马家洼昨天让十几个蕃子进了庄,庄上被屠了,跑出来的人连一半都没。”
晚上家里来了客,是杨家堡下庄王家的。他带来了一个惨烈的消息,同时说明了自己的来意,王家人也想来宋家新挖的窑里避难。
都是一个庄上的人,宋应奎没杨家人那么绝情,只得开口应下此事。当然、王家人也不能白到窑里躲灾,他们要出人力帮着一起挖窑,目前挖出来的窑根本不够这么多人避难。
应下了王家避难的事后,庄上其他人家也赶紧找上了门,就连丁得荣家也没例外。
杨家堡庄现在分裂成了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躲在杨家堡的杨家人,剩下的其他姓全聚到了宋家的崖下抱团取暖。
男女老少加起来三百多号人哪,目前挖出来的窑根本不够这么些人挤。
“我给大家做个分工,抽十个壮劳力帮着我做武器,另外抽五十个人跟着我大爷爷分两层挖窑,以及把挖出来的土推到沟里去。玩社火的时候耍狮子的几个人出来,你们腿脚勤,分成两拨子骑着骡子到山头上望风,一旦看着贼了,就赶紧喊着往这边报信。剩下的女人和娃娃们分成两伙子,一伙子到沟里捡石头,一伙子到沟里抬水把窑里放的缸水都加满。”
这么多人的有序分工,干活才会有效率。宋应奎把众人聚在一起,简单的给他们做了工作安排。
按理来说,还得训练一下大家怎么合力守窑,可现在时间紧急,连躲人的地方都不够,还是得先紧着挖窑的事。
庄上过来躲灾的人,都各自带了粮食,暂时来说还没有什么粮食危机。干完活,大家就在宋家院子外边临时垒个灶各自做饭,非常时期,什么事都得从简,能将就就将就。
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看着聚在自家窑口躲难的庄上人,一个个神情恐慌和迷茫的表情,宋应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只想着老老实实种地、老老实实缴税,本本分分过生活。可毫无预兆的灾难,突然之间就降到了他们的头上。
今年本来就是个旱年,现在又遇到了边乱,大家伙能不能抗过这次厄运,真让人说不好。哪怕是朝廷能快平了乱,接下来的生活都未必能过的去。
大郑朝廷到底是怎么回事啊?蕃民做乱都生了一个多月,至今还毫无反应。瓦州城的兵被牵扯到了宁西卫城,哪就不能从别的地方调兵过来平乱吗?临河作乱的蕃民,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他们怎么可能会是大郑正规军的对手?但问题是,现在根本就看不到一支大郑正规军的身影。
宋应奎自认为没啥能耐拯救天下苍生,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带着大家挖一口避难窑,以期躲过这场天灾人祸。侥幸躲过了蕃民作乱的屠刀后该怎么办?他暂时没有想法。实在不行的话,等局面稍微缓和之后就带着全家人跑到内地去逃难吧。边地实在是太过危险了,到内地应该安全一点。凭着自己的本事,按道理来说在内地生活下去应该没啥问题,反正自家在边地也没啥值钱产业!
世道都乱成了这样,沿川峡口的铺子只能暂时关停。给雇佣的临时工结了工钱后,宋应奎带着三叔、丁焕义等人将水锯子等设备拆进行拆卸,重要的零件找地方埋了以后,用板车将铁料、木炭等值钱物资拉到了家里。
“二舅,你赶紧回去把我外爷他们接到我们庄上来避难吧。”
大难临头,自己的外家怎么着也得想办法庇护一二。将外公他们接过来,还能增加御敌的人手,算是两全其美。
姜小虎那边已经回小官庄了,他们家是大户人家,有自己躲灾的安排不用宋应奎来操心。
安排二舅去接外公他们后,宋应奎便指挥着全家挖窑和打造防敌的器械。
“大爷爷、窑口要挖小一点,这样守起来容易,我这边用大原木做一个厚木门,一旦反民门过来,咱就用厚木门把窑口堵上。另外哪,我得做个长梯子,咱两层子窑要一起挖这样度快一点。”
大爷爷这边的任务是带着三个房头能用的人全部出动挖窑,宋应奎则带着自家三叔和二弟赶着做些防御兵器。
万幸铺子里还有些铁料,能做些兵器出来。这么紧急的情况下,宋应奎只能做最简单的东西。他的想法是做十来个长矛,打四五把大刀片子。要是时间容许,再做两三张弓弩。
传统的弓弩需要弹性很好的牛筋和牛角,现在上那儿找这种材料去?唯一能做的想的办法是,做出弹簧钢条,用这玩意做弓身。
怎么做出弹簧钢宋应奎自去年做燧枪的时候就一直在倒腾,倒是琢磨出了一点在现有技术和材料条件下的心得。不过铺子的设备现在没法用,家里临时搭建的工作台条件更是简陋,在如此仓促的情况下能不能做出合用的弹簧钢来还很难说。
“奎娃、阳屲里和阴屲里的说要帮着我们挖窑,几家人一块合着躲贼,你看这事能答应不?”
当宋应奎忙着打兵器的时候,大爷爷跑过来说了个事,同庄的本家想和自家一起合伙防敌。
“这有啥不能的,多个人手多份力。不过、到了咱窑里躲难的话,要听我的安排,不然乱哄哄的,容易被人钻了空子。”
只靠着自家这十来个男丁,要想防住作乱的蕃民有些不把稳,人多力量大,宋应奎没道理拒绝。人多了,挖窑的度也快,希望能在蕃民到来之前把窑挖好。
有了同姓本家的加入,挖窑的的男丁就有近三十号人了,度一下子快了不少,也就四五天的时间,两层窑的雏形就被挖了出来。勉强的能让人进窑躲贼了,接下来就是把窑往大扩,好让人在里边生活的时候舒服一点,谁知道这回躲宽要躲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