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夫用手掀了一下手套,已经粘在伤口上了,回头去找盐水,嘴里说“别着急啊,别着急,没啥大事,小孩子好的快。”
拿了生理盐水过来,用棉签沾着,一点一点把手套润了下来,扳着张兴明的脑袋左右晃动着看了看,“这谁家孩子啊把你急这样”
这里是职工医院,医院上班的也住在家属区这片,基本上相互都认识。
大姐接过手套揣到兜里,说“我张叔家老二,俺家小平没给看住,自己去院里,就卡那了,严重不张叔”
张大夫检查了一下,回手把盐水放到桌子上,说“没冻着,口子有点大,得缝几针,没事,几天就好了。”
就去墙边柜子里拿东西。
大姐愣了一下,说“妈呀,都缝针了还不严重啊这不得落个疤瘌了呀这咋整个,这个死小平,完了张婶说不上怎么生气呢。”
张兴明欠身摸摸大姐的脸,说“没事大姐,我都不疼,别着急啊。”
张大夫从柜子里端出一个法兰盘,听张兴明说话乐了,说“这小玩艺儿挺懂事啊,你家对屋是吧他爸是不是那个干部转业来的那个,张,张庆芝,是吧”
大姐握着张兴明的手说“是,是我张叔。”
张大夫拿着一个深蓝色的细针管,这是麻醉针。推了一下,甩了甩,用一只手把着张兴明的头,说“别怕啊,打完这针就不疼了。他爸我认识,老当兵的了,也是个老实人哪。”
说着在张兴明伤口上扎了两下,把麻醉针放回法兰盘。
“这次厂子革委会开会,把他给顶出来了,人太老实了,挨欺负。”
张大夫拿着镊子穿线,边对大姐说。
“啊那我张叔不是干部了啊”
大姐有点吃惊的问。
“现在还是,以后就不好说喽,谁知道呢,现在这世道,啥也不好说哟,反正老实人就吃大亏。”
穿好线,张大夫伸手在张兴明头上按了按,对二哥说“抱好啊,别晃。”
二哥答应一声,把身子靠到办公桌上,让自己更稳当一点。
缝了三针,打了麻药也不疼,麻麻痒痒的就完事了,张大夫又用黄药布给包了一下,用白胶布贴好,边收拾东西边说“好了,回去吧,养几天就好了,这几天看好了,别叫小家伙出门,别冻了。三天来拆线。”
大姐就去掏兜,说“谢谢啊张叔,多少钱”
张大夫把法兰盘放回柜子里,摆摆手说“算了,钱啥钱,也没用啥药。”
大姐就一溜感谢,二哥摘下帽子给张兴明套在脑袋上,把伤口盖好,三个人就出了医院回家。
那个时候职工看病是免费的,直系家属制度上是半价,不过都没怎么认真执行,都是小毛病,大病也不会在这看。
那个时候全民职工的福利待遇是真好,像张兴明这样的,一出生,老爸的工资里就多了几笔钱,洗理费,是给剪头洗澡的,副食补贴,是给买菜买肉的,两样加起来七块多钱,在那时候真心不是小钱了。
而且看病厂子出一半,上学厂子给免费,也难怪那个时代的工人真能爱厂如家,这就是一个家呀。
等回到家,天已经擦黑了,老爸老妈都回来了,平姐正在那承认错误。
老妈把张兴明抱过去,摘掉帽子,伤口包上了,也看不到,就只是心疼的看着,张兴明说“没事啊,就破点皮,是我趁小姐没注意跑出去的,也不怨小姐呀。”
大姐说“缝了三针,张大夫说伤不重,就是破口有点大,缝了长的快。”
老妈才放下心来,长出了一口气,说“抱着跑那老远,累着了吧花钱没”
大姐摇摇头,说“没花钱。累倒是没啥累的,走几步道,就是那一下吓够呛,当时我腿都软了,站不起来了。”
老爸开门看了一眼,说“没事啦,吃饭吃饭。”
大伙张罗着吃饭,这事就这么过去了,留下的就是张兴明额头上那块疤。
饭后。
平姐“二哥,是不是忘点啥事”
二哥“啥事”
“你好好想想。”
“”
“想起来没”
“啥事啊”
咬牙切齿“你把我钱还给我。”
“啥钱”
“你给不”
“啥事啊”
“钱。”
“啥钱”
时间一晃,菜地里的菜成熟了,河岸边山野上已经大面积枯黄。
南风北转,树上的叶子在风中瑟瑟抖,叶根已经变成黄色,只有一点叶尖还泛着点绿。
不时的有叶子被风从树上扯下来,随着风舞动几下,飘落到地面上,告诉人们,已是深秋。
东北的秋天很美,地里成熟的庄稼正是它一生中绿的最浓时,而山上的野草已经憔悴泛黄,腰身也低伏下来,渐渐枯萎走到生命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