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裤子咧开嘴角:“韩总,您太客气,不过这次拍的是真舒心,徐导确实是武侠宗师,里面很多好的镜头,好的想法都是他给我指点出来的。这次四大名捕,徐导可是功不可没。”
徐可摆了摆手:“冯导太捧了,思想碰撞一下。你可是导演,你才是功。”
钟凌轩给众人散烟:“徐导,我正好准备开个新的探案宇宙,等画皮二结束之后,这个项目就交给你吧。”
徐导一脸的惊喜之色,这是要接手头部资源了,要成自己人了,看来自己这个小弟没有白当。
韩三平,于胖子,王中军三人齐刷刷的看向钟凌轩。
“老弟,说说呗,你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
钟凌轩微笑:“不是什么奇思妙想,就是准备拍一下大唐的故事,也就是狄仁杰的故事,狄仁杰这个系列的故事可是有些天然的西方优势啊。徐导交给你来做,希望你赋予全新的探案宇宙。”
于胖子一脸懵逼:“天然的西方优势?这怎么说?”
钟凌轩拍了拍于胖子的肩膀:“于哥没事多读书,有好处,其实狄仁杰在很早的时候就风靡欧洲了,狄仁杰系列一开始就不是中国人写出来的。”
“他的作者原本是一个荷兰人。在明朝时期,公案小说盛行,当时最受民间追捧的助教就是海瑞、施世伦、于成龙等,而狄仁杰却能够从这些众多火爆的小说中脱颖而出,全都要归功于这位荷兰人—高罗佩。”
于胖子懵逼:“啥玩意???作者是个外国人?”
钟凌轩耸了耸肩:“确实就是这么离谱。”
高罗佩这人从小就喜爱汉学,后来考取了东方学博士,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外交人员。太平洋战争爆后,就职于荷兰驻日使馆的高罗佩乘船离开了日本,在途中就读《狄公案》解闷。一读就对这部分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当时,中国其他公案小说会在开头就交代了罪犯身份和作案过程,读者感兴趣的只是最终罪犯的处罚,而侦探的方式却是玄幻的通过冤魂托梦等来获得重要线索。而《狄公案》的架构却接近西方侦探小说,罪犯的身份直到最后才会被揭开,而破案主要依靠的是狄仁杰人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于是,在他回国后就将《狄公案》前3o回翻译成了英文,在1949年日本出版,深受大家喜爱。
有了市场以后,读者们纷纷催促更新,西方读者对于狄仁杰的故事更是翘以盼。高罗佩痛感当时中国居然流行翻译自西方的三流小说,全然遗忘了本土的狄仁杰故事。所以先是用英文原创狄仁杰探案小说满足西方读者,在将它们翻译成中文。因为他对明清社会更加熟悉,所以故事的背景虽然是唐代,但风格却是明清风貌,狄仁杰的人设也颠覆了以往的形象,深受民众喜爱。
1949年,高罗佩写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英文原创狄仁杰探案小说《铜钟案》。因为在当时的中国,根本没有出版条件,所以高罗佩搁置了《铜钟案》,又写出了《迷宫案》,这才顺利出版,随即大卖。狄仁杰探案小说在欧洲盛行,成为了西方世界了解东方文化的一种途径。
之后,高罗佩在外交生涯之余都会写狄仁杰探案系列小说,6续出版了《黄金案》《铁钉案》《御珠案》等等,每当他有一丝封笔的意思,读者和出版商都会勒令他必须为小说填坑,他看似半推半就,但内心却是在窃喜,继续写个不停。就这样,高罗佩一直写到了生命的尽头,最终着成狄仁杰探案小说系列的8个短篇和15个中长篇,合计13o多万字,直到他逝世后的1968年才出版完毕。
1969年,英国拍摄了第一部由狄仁杰探案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狄公案》,西方人演绎唐代人的悬疑故事。后来美国人也拍摄了电影版的《朝云观》,关于狄仁杰探案的各种连环画更是层出不穷、经久不衰,但悲哀的是那个时候中国对此全然不知。直到1981年,着名学者赵毅衡在《人民日报》上表文章,介绍高罗佩的生平以及狄仁杰探案小说的感慨,狄仁杰故事回归故土的序幕终于拉开了。1986年,电视剧《狄公案》《狄仁杰断案传奇》等6续上映,国内关于狄仁杰探案的影视热潮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