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秒懂百科獬豸 > 第22章 跟着御史出巡(第1页)

第22章 跟着御史出巡(第1页)

许清,字致远,神威五年赐同进士出身,神威七年任招远县县令,在任期间政绩卓著,仅用三年便将一个原本贫穷混乱的偏远下县治理的井井有条。于光正元年右迁至云水县,现也已经快三年了。

云水县属中县,许清到任后延续之前县令的政策,修桥铺路,劝课农桑,打击盗匪,积极与山里的部族交好,使得百姓安宁,备受民间爱戴。

一日的黄昏时分,前番下船的主仆三人走到了云水县,递了帖子进去,不多时便见到许县令急急走出,将人迎到后堂,并大礼参拜道:“见过恩师。”

“致远免礼,为师在京中亦听闻云水县治县有方,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啊。”

老者笑呵呵地扶起了许县令。

“恩师此番巡按地方,有用到学生的,在所不辞。”

两人入座,便也谈起公事。

老者叫唐邦华,现任都察院监察御史,为人正直不阿,备受百姓爱戴。

去年有百姓到京中敲了登闻鼓,说是时任工部侍郎蔡延儒治河时盘剥百姓,使得家破人亡,民不聊生。当时朝中关于如何处置此时,亦是争论许久,最后内仍决定压下此事。

御史台自是不允,弹劾的奏折如雪花般飞入宫中,却是泥牛入海,毫无动静。而过完年后,各监察御史便要出京,巡按地方,唐御史趁机请命,巡按江北承宣布政使司,朝廷自是允准。

其与许清是同乡,十二年前许清还是秀才,在唐邦华丁忧在家时,常常上门请教学问,故而以师礼待之。

这回到地方后,更是不拘一格,撇下随行的官吏护卫,仅带两名随从前来。

一路暗访各处,倒是颇有收获,不过由于自己的人手不足,故而转道前来云水,找自己的学生搬救兵了。

许县令之前就已经收到来信,自然是有准备,闻言便把李捕头唤来,对唐御史介绍道:“此乃我县衙捕头李杰,在探案缉拿上颇有手段,其人胆大心细,机智果敢,让他跟在恩师身边,学生也是放心的。”

李捕头上前见礼,心下也是暗暗激动,毕竟他在县衙任职已有二十年,若无人提携,便是一辈子在县中终老,大丈夫建功立业,便在今朝了。

“李捕头,麻烦你挑两三个好手,随我出行,若此番有所收货,本官定会给你等请功。”

唐御史捋了捋胡子说道。

“遵命。”

李捕头得令后,便出去忙活了。

刚巡街回来的刘景弘,还没来得及喝口水,便被李捕头叫走了,同时还有阿六、大壮和刘益。

等李捕头吩咐下来后,几人才知道接下去要跟着个老先生,做随行保护,至于具体事宜,一概不说,只知道那老先生是县令的恩师。

于是便各自回家收拾,阿六到是简单,而刘景弘为了和阿芸交代清楚,搜肠刮肚地想了好几个说法,才让她勉强知道自己要出门。

同时和张婶打了招呼后,这才放下心来。

次日一早。

几人身着便装,在县衙后门等候,不多时便看到老先生出来,旁边陪同的,正是县尊。

寒暄一番后,唐御史便上了马车,由两名随从驾车,四人骑马跟随,出城往东而去。

古岳溪在流经云水县城后,于下游四五十里处并入了龙潭江,这是大周南部地界的重要干流,江水如一条龙般的游动,灌溉了沿岸无数田地,也带来了无数的灾难。

经过云水县所属的兴运府后,龙潭江一路奔向东南,地势也随之平缓,且河道弯曲,水流不畅,等暴雨时节,旁边几个支流、湖泊同时涨水,使得下游的天兴府、奉安府频频遭灾。……

经过云水县所属的兴运府后,龙潭江一路奔向东南,地势也随之平缓,且河道弯曲,水流不畅,等暴雨时节,旁边几个支流、湖泊同时涨水,使得下游的天兴府、奉安府频频遭灾。

七年前,龙潭江自天兴府溃堤,滚滚洪流奔腾而下,一次大灾,使得士绅百姓流离失所,朝廷制度荡然无存。

故而在四年前,朝中派工部侍郎蔡延儒主持治河,刚开始地方上纷纷响应,只是到后来不知何故,治河进度一再拖延,原本三年便能大功告成的事务,生生的拖延至今,还在去年闹出了登闻鼓的笑话。

此次唐邦华出京,名为巡按江北,实际还要巡查河务,看朝廷的治水终究成效如何。

刘景弘等人也是出了城才知道唐御史的身份,不过也只当是巡按御史微服民间,这种桥段在戏文里倒是经常出现,因而也不惊奇。

只有李捕头知道此番凶险。

通常朝中治河,除了主官外,都察院也会派御史全程跟随,称巡河御史。但这回却是让唐邦华以巡按御史的身份微服私访,那便能说明原来的御史已经受到朝中的怀疑,而治河事务是否有猫腻,却也是不好说。

一行人的度倒也不慢,到傍晚时分便已经看到了龙潭江,看着江面上的磅礴气势,倒是让刘景弘有了久违的亲切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默念着杨慎的《临江仙》,却是想到了那久违的远方。

“后生,你可是会诗词之道?”

正感叹间,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却是唐邦华站到了身边,看样子,也是听到了这几句,眼神中都闪烁着光芒。

刘景弘忙抱拳见礼道:“让员外见笑了,此乃卑职从一处书籍中看到,当时惊为天人,故而会背诵。”

“哦?是哪本古籍,可否有机会让老夫一观?”

唐邦华来了兴致。

刘景弘心下苦笑,看来不能做文抄公,不然麻烦还挺大。

便装出一副无奈的表情说道,此书因为一时不慎,已经落入火中焚毁。

看到唐邦华那副惋惜的神情,忙找了个理由告退。

傍晚时分,一行人来到了柳林镇,此镇隶属天兴府云台县治下,是一处治河物料的中转之地。

通常,治河物料如砖石、草柴、芦苇、苘麻、灰铁、糯米、桐油等,大多需要官府出面采购,民间组织运送到指定地方,此镇在四年前治河开始之后,便日益繁华,往来官吏、商贾络绎不绝,倒是颇为热闹。

众人先寻了一处客栈,简单用膳之后,本打算歇息,不想唐邦华叫上众人,往料场而去。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