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主陛下为了如何调和两族矛盾,以及安置大量的六镇子弟从军职转入事务官员,天天的焦头烂额。
放出去的家养子麻炎,突然把差事办得有模有样,下辖的俩族官吏,工匠也相处融洽。
自家的家养子,啥样子有啥能耐,一清二楚,要说做事用心,准没了错,可要说是个干员,除了替主家挡刀子一丝犹豫也没有,抡刀砍人准头好,又快又狠,还真没觉察到有别的长处。
把麻炎召进宫。
麻炎实话实说,如何结识了齐老太爷,又是如何得到齐老太爷的帮助,齐老太爷如何教导他待人接物居家过日子的,一股脑都跟国主说了。
国主听后,觉着这是件体现两族官民和谐共处的好事呀!
这当口缺的就是这样的例子。
当下就下诏视察城建进程,带着一大群文武重臣,去了西市口的督造司。
草草的视察了初具规模的西市,转弯就去了对面的城隍庙。
到地方,催着麻炎快去请齐老太爷。
看着一头的银老人,问过了老人高寿,大感慨;祥瑞呀!
老人生在前朝京都,后流落到南梁数十年,听说开建大业城,又不远千里归乡,带回来一批能工巧匠,参与到大业城的建设。
老者这一路行来的轨迹,往好了说,正应合了人心所向。
是西魏国从无到有,从弱小变强盛,各族融合一体,齐心协力兴建新国都的历史见证者,大大的祥瑞。
有人带头高呼,“陛下圣明!”
众臣民齐声应和。
齐老太爷的祥瑞之名就算落实了。
稍后,陛下让老人领路,偕同重臣游览江南工匠修建的城隍庙,又是大大的称赞了一番。
一时兴起,要来笔墨,御笔亲题了城隍庙的匾额。
这匾额庙祝数次往礼部递折子,上奏请求御赐墨宝,都没有音信。
六镇有自己信奉的巫教,所以国主一直犹疑是不是该提这个字。
今日不请自来,字题了,还去刚建成的主殿上了三炷香。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跟国主这儿没个好脸的几位秦人重臣,随着一起进殿上了香,出了大殿,脸上立马有了笑意。
在秦人重臣心里,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国主陛下的这三炷信香,和这一拜,是对秦人宗社,神明的认可,其意义深远非常。
国主陛下开心,众臣欢喜,气氛欢快热烈。
麻炎瞧着陛下心情好,忙见缝插针,向陛下提起了老人的夙愿。
国主当着众多重臣,金口玉言,责成麻炎酌情办理。
作难了好久的难事,有了国主陛下这一句话,就全解决了。
要依着麻炎媳妇儿,城隍庙有多深,就给干爹划多深的宅子。
齐老太爷深知过犹不及,只要了相连的两座三进院的宅基地。
就这,过去多少年了,只要麻炎媳妇儿来干爹家里,依旧是嫌不够宽敞,埋怨麻炎没给干爹把事办好了。
宅基地有了,麻炎媳妇儿说我是这家里出去的姑奶奶,干爹盖房钱该由她出,齐老太爷死活不接受。
一家人一面接盖房建宅的活,一面从豆腐脑,杠子面的小买卖做起,勒紧裤带,攒了几年的钱,才把书场建起来。
齐家的生意,无分大小,麻炎的媳妇儿都当做自己娘家的买卖,没事就过来帮忙。
再后来,麻炎年纪大了,卸了差使,有事没事的也老是往这边跑动。
到了小一辈,麻晚晴姐妹俩,几乎就是在齐家长大的。麻晚晴小时候的记忆最多的就是坐在齐爷爷怀里,听他讲各种故事。便是‘晚晴’这个名字也是齐老太爷给起的。
姐姐大妞子早生几年,麻炎俩口子起了个‘花’的单字名,也算不得不好,可是要和姓连在一起,“麻花”
。
现如今一提起来,大妞子还拿白眼子往爹娘身上甩。
麻晚晴和郝琦能结成夫妻,还是齐老太爷在她小时候种下的因。
不像是别的六镇小姑娘,耳闻目染接触的多是军伍英雄故事。麻晚晴躺在齐老太爷怀里,打小就听了满耳朵才子佳人的故事。
为了搞明白故事里美妙的诗词,别人家的小姑娘还在疯玩呢,就跟着齐爷爷开始认字读书,长到十四五岁,在六镇勋贵后宅里,博得个‘小才女’的名头。
一脑子落魄才子的故事,听说‘小书柜’的趣事,就对这人留了心,等到七夕时,遇到满身书卷气的郝琦,一眼就看进了心里,割舍不了了。
麻晚晴找齐老太爷,还带上了郝琦让爷爷掌眼。老太爷看过了人,聊过几句,也不说不帮着麻晚晴说话,也不说不认可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