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若借此机会招收人才,必可汇聚大量英豪,来日即便讨董不成,也可凭此扩大势力!”
在他看来,吸纳人才,这是诸侯讨董所获取的最直接好处。
要知道,基本日后的大诸侯基础班底几乎都是这个时候形成的。
曹操通过招收义勇兵,不仅得到自家夏侯兄弟的帮助,还招收于禁、乐进、李典等大量将才。
袁绍麾下亦是得到了颜良文丑等猛将相随。
眼下他这老父亲麾下虽然有数万兵马,可人才却缺少得紧。
除了大部分底层官员之外,能挑大梁的,也就只有国相骆俊。
这时不招收人才,来日再找可就晚了!
“原来如此,此事当可行之!”
要想干大事,人才自不能少,刘宠虽无远见卓识,但这点基本道理还是懂的。
了解了大体章程之后,他露出了颇为好奇之色,看着刘冀道:
“除此二事之外,我军第三件事又是何事?”
这一次刘冀没再卖关子,而是直言道:
“这第三事,那便是我军率先出兵,直抵酸枣,招天下英雄于此会盟!”
“哦?直抵酸枣?这是何意啊!”
刘宠听得眉头直皱道:
“我军若要出兵,自可入颍川直抵洛阳!”
“何必舍近求远,却要前往酸枣?”
他此时已经打破了心里障碍,准备直面董卓的压力。
而相较于从颍川出兵,远赴酸枣攻打虎牢关入洛,反倒是绕路了。
“父王有所不知啊!”
刘冀闻此,摇头一笑道:
“我军之所以要率先出兵,为的并非是讨董,而是求一倡之名,表达我军的态度。”
“如今董卓势大,洛阳八关拱卫,不说我军能不能从颍川攻进去,就说我军一旦出兵,董卓必大怒以大军讨伐我军。”
“如此一来,我军即便不败,也会损失惨重。”
“故而我军才要前往酸枣会盟,汇聚天下群雄,方可共讨董卓。”
在他印象中,颍川道那根本就是一条死路,强如孙坚连战连胜,也被死死堵住前进的道路。
直到董卓撤出战场,这才得到通路。
与其卡死在颍川之前,不如先前往正面战场,打出名气,再寻其他道路!
“可是我军若是远去酸枣,董卓直接从颍川出兵攻我陈国又当如何?”
刘宠还是有些犹豫,心忧陈国的安全问题。
刘冀见状,又是一阵好笑道:
“父王勿虑,董卓若要出兵我陈国,南阳袁术如何能应?”
“况且颍川尚有孔伷挡着,董卓面对联军大势,安敢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