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王后心怀蜜谋晋江 > 72番外三(第1页)

72番外三(第1页)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缙王李恪昭煊赫于青史的功业绝非一蹴而就,他在其间付出的心血史册未载,外人不晓,只有他的妻子知道。

初登大位,他对外要防备别国趁乱打劫,对内又要清理旧时积弊,并需使朝局平稳过渡,还要不动声色为即将展开的新政埋下伏笔……

这些事说来简单,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自三月十五登基典仪后,李恪昭每天都有许多事要忙,有许多人要见,几乎只有夜静中宵时才能与岁行云单独相处。

按缙国祖制,缙王当于金龙殿起居,而王后则居中宫,仅每月初一、十五缙王才可留宿中宫,行夫妻合帐之礼。

李恪昭对此自是嗤之以鼻。

自登基以来,他大多时都宿在中宫,仅有几次因与大臣们议事太晚,怕惊醒早已入眠的岁行云,才勉强独宿金龙殿。

事实上,打从太医确认岁行云有孕后,李恪昭便没再与她行过合帐礼,最多亲亲抱抱即止。

但他还是尽可能每夜睡在她身旁,就怕她半夜难受时自己不在。

到了七月,随着岁行云的肚子一日大过一日,李恪昭索性命人收拾出中宫的书房,将金龙殿书房的宽大王座搬过来。

从那时起,李恪昭下朝后若无必须与朝臣们面议的急事,就会让近侍们将堆成小山的奏报简牍抬到此处。

岁行云有孕也做不了旁事,便时常窝进王座中与李恪昭各据一边,帮他看些简单奏报,一是聊做自娱,二是替李恪昭分担些无谓辛苦。

李恪昭对她信任至极,并不管她看什么;而她也从不仗势胡来,帮着看的奏报多是些请安报喜的空泛内容,看完批复个“阅”

就行的那种。

若随手拿到些为国政朝务建言献策、针砭时弊之类的奏报简册,岁行云通常会默默将之放回去,且绝不会在这些事上信口开河干涉李恪昭的决断。

毕竟她上辈子是兵家学子,又是平民出身,对关乎齐家治国的那类学问知之甚少。

但她明白治国不是任何人脑门一拍就能做好的事,因此虽从李恪昭手中得了半枚玺印,却一直非常谨慎地避免擅自动用这至高无上的权力。

七月廿一下午,岁行云照例与李恪昭共同窝在书房。

李恪昭正提笔批复着一册奏报,余光瞥见身旁的岁行云有一搭没一搭地轻捶着自己的小腿,便搁下笔,略扶着她侧身靠坐在椅上。

如今她肚子愈大,身子负担愈重,双腿浮肿是常事。规规矩矩地坐久了,腰疼不说,腿也难受。

这王座够宽阔,岁行云背靠一侧扶手舒展双腿坐在上面也不显局促。

“腿伸直会好些。”

他拿了靠背锦垫抵在她的腰后,将她的脚轻抬起来放在自己腿上,替她除了鞋。

旁侧一位年长近侍被这幕惊得眼珠子都快落出来,欲言又止,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地低眸垂。

李恪昭旁若无人,根本没留心那位年长近侍转瞬即逝的震惊。可岁行云却是瞧见的。

她清清嗓子,笑意尴尬地小声道:“也没这样娇气。”

李恪昭淡淡睨她一眼,并不说什么,只将她的脚按在自己腿上,又重新提笔蘸墨,头也不抬地对书房内的近侍们道:“都退下。”

近侍们依言执礼,鱼贯而出。那位年长近侍走在众人最后,迈出门槛时回偷觑了一眼。

*****

书房内只剩夫妻二人,岁行云先前那份尴尬渐渐就没了。

她重新取了一册简牍来,才看没几行,就笑出声来。

“这青山君为何如此热衷于请安问好?他封地上无事可管的么?从四月到现在,我看他送来的请安奏报怕有五六回了。”

因为有孕之顾,岁行云至今没正经见过什么朝臣,但请安折子看多了,大概知道谁是谁。

这青山君名叫云嗣远,祖上本是缙国司马下属弼马官,在缙国北边与蔡交界处的衮州青山马场专司战马驯养。

云嗣远的高祖娶了位缙公主,云氏便一跃成了外戚王亲,得衮州青山邑为封地,世袭青山君之爵。

衮州偏远,青山邑尤其蛮荒,比当初李恪昭接手前的屏城郡更为不起眼。

因此云氏虽勉强也算外戚王亲,但在缙国朝堂不太起眼,连年末大朝会与冬神祭典这样的盛事都只能两年才参与一回。

自李恪昭登基后,青山君云嗣远也不知在担忧什么,每个月至少要送一到两次请安奏报来,将李恪昭这位新君吹捧又吹捧。

岁行云乐不可支道:“我实在好奇,他究竟怎么做到每次长篇累牍的溢美之词不重样?”

李恪昭执笔的手不停,口中敷衍应道:“他闲的。”

好嘛,把天聊死你最会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