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都喜笑颜开,说很快可以搬新家了。
陈帆实实在在地睡了个午觉。下午就和柳怀珊写写字,聊聊乡下的事情。
章辞是傍晚时候来的,正好柳怀瑾放学回到了家。他还真是一天都不耽搁啊。
陈帆接到通报,和柳怀珊一起去把他接了进来,又带着他去了柳怀瑾的书房。
怀瑾看到章辞很开心:“我们看起来年龄差不多大。”
章辞微笑:“我叫章辞,字远度,今年十六岁,十月的生辰。”
“真的吗?”
怀瑾的语气很轻快,“我叫柳怀瑾,字璞石,也是十六岁,我四月的生辰。”
“怀瑾兄。”
章辞立刻称呼上了。
“远度兄。”
怀瑾也是以兄相称。
柳怀珊说:“哥,上次我们去牧场骑马的时候,章公子也在的。”
“那天我要上学没去成,有点遗憾,改天我们再约一次?”
柳怀瑾很熟络地出了邀约。
“好啊,改天一起。”
章辞很爽快地应下了。
紧接着,章辞又说:“我听陈姑娘说怀瑾兄读书很好,特来拜访,探讨探讨。”
怀瑾很爽快:“我正在读《尚书》,我们就探讨《尚书》吧。两位妹妹先坐一会儿。”
他翻开书:“我们先谈哪一章呢?”
“随意吧,”
章辞坐了下来,“我很喜欢那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你最喜欢哪些句子?”
柳怀瑾说了几句,又问了章辞一个问题,章辞很流利地回答了。
怀珊惊讶地睁圆了眼。
两人谈了一个小时,柳怀瑾时不时要翻翻书,讲述的观点和事例比较单薄;而章辞对书的内容烂熟于心,阐述时旁征博引,从朝堂到百姓,从政策到民生,既有宏观大局,又能见微知著。柳怀瑾的脸越来越红,额头上渗出了一层汗,眼神却是越来越热烈。
柳怀珊听不懂文中的句子,但是对那些事例很有兴趣,她激动地看看怀瑾,又看看章辞,听得很投入。
探讨结束,柳怀瑾深深地作了个揖:“章兄博学多才,怀瑾佩服。希望能多些机会,向章兄请教。”
章辞受了他这一礼:“怀瑾兄聪敏好学,三年后定能金榜题名。”
柳家兄妹惊呆了。
“我我我三年后就能入场考试了?还能成功?我还有很多书没读呢。”
怀瑾有点语无伦次。
“书要抓紧时间读,大事小情也要多关注,多思考,如此进益颇大。”
怀瑾很郑重地又作了个揖:“我一定会努力的。章兄提点,怀瑾不胜感激。”
章辞进门时带了套书,此时他递给了怀瑾:“这是一位朋友读过的《尚书》,有注释,怀瑾兄可以读一读。有什么想法可以写成文章,我们下次见面的时候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