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元夕或灯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嬉闹的佳节盛会。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
为“宵”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而根据道教“三元”
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
。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今天的华阴县从大早上开始,就充满了一股不同往日的气氛。
街道上人来人往,忙并快乐着。各自都在准备自家门前的物什,争取在傍晚之前将自家的花灯弄好。
除了本地的家户,街上更多的是外地来的小商小贩,各自推着做买卖的小车、牛车,跟人一打听且交了驻点费用,赶紧找块空地占好准备做买卖。
上午九点左右,满城熙熙攘攘的人群,街道两旁早已经不见半块空地。来晚了的手艺人只能垂头顿足,暗恨怎么不早走半个时辰!
此时街道两旁最多的还是卖元宵的车子,生的、熟的,花生的、芝麻的,大的、小的……不一而足。
还有铺开摊子,一张大桌面摆开,上面放了米粉、面粉、芝麻馅、红豆馅、花生馅,还有小罐的糖水、盐水,脚边是干净的筒水,最明显的是手边没有盖子的矮圆桶……这是摆开了现做现卖,看着干净,真材实料也是让人放心,所以这边生意好的不得了。
正月十五吃的这玩意儿,北方叫元宵,而南方叫汤圆。元宵是“滚”
出来的,而元宵却是“包”
出来的。
汤圆,又称“汤团”
“浮元子”
。据传,汤圆就是起源于宋朝。
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
,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
改称汤团。汤团象征合家团圆与美好,吃汤圆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所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必备美食。而在南方某些地区,人们甚至在春节的时候也会习惯吃汤圆,而不是饺子。
此时在元宵摊的旁边就有一个汤圆摊,此时估计还没有“北元宵、南汤圆”
的派别之分,所以两个小摊相处的还很愉快。一个“滚”
一个“包”
,出来的东西还都一样,是以两相组合倒是吸引了不少人驻足品尝!
其他诸如:烙脆饼的,画糖人的,卖糖葫芦的,卖花灯蜡烛的,甚至是有打把式卖艺的也仅仅是占了五米见方的地方,却是才艺高绝,引起阵阵叫好!
正月十五的华阴,是热气腾腾的、吵闹的、欢快的。直到下午三点多,天上日头开始西斜,县城内稍微静了静,然后又猛的都涌向华阴县的中央位置。
此时华阴县衙前的街道都挤满了手艺人跟游览的人,寻常时候,这里是不允许摆摊做买卖的。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美食小吃大赛的评比需要先在县衙这里备案,领上一块木牌。
这木牌是华阴县专门请人打出来的,上面写着参赛人的姓名、参赛小吃名称以及序号。
领了木牌之后,需要再赶到另一边街道,也就是何家西楼客栈周围的两圈街道……因为绕着客栈的一圈四条街道根本撑不下这么多的手艺人,所以又多阔出去一圈。
此时在县衙这里和西楼客栈的人虽多,吵吵嚷嚷的,但却都很有秩序的排着队。
一辆小巧的独轮车推到县衙前的街道,上面放着箩筐布袋,还有水桶火炉等物,一看就是来参赛的手艺人。
车子停下后退落地,从车后一人直起身子,却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身上粗布衣服还隐约打着补丁,头上包着蓝色头帕,脸上好像涂抹了一些什么东西,有些蜡黄,却没有盖住脖颈处一抹白皙。胸前鼓鼓囊囊,好似强壮的胸肌……
看着前方这么多人,那年轻吓了一跳,暗道怎么这么多人?!
正不知如何去做,却现有人现自己后走了过来。小年轻赶忙掩饰好眼中的无助,板起了脸面。
“这位兄弟可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一人穿着绛色布衣,左臂上戴着红色肩带,上面有字却没看清。
“没……没事!”
推车小年轻刚要说话,却不小心暴露出清脆细腻的嗓音,自己猛的现后,又快的压低了嗓子,故作沉声。
“嗯……”
红肩带那人暗咦一声,“小兄弟若是有什么疑惑,尽管问我,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