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古代的预测大师们是谁 > 第51页(第1页)

第51页(第1页)

  虽然没做官,但并不妨碍何晏成为名士,因为除了宫廷的背景,他还有很多优势:

  第一,他是标准的&1dquo;白富美”。

  先说白。晋人裴启所著《语林》里说他&1dquo;面绝白”,以至于魏文帝曹丕一直怀疑他打了什么进口底粉。曹丕一如其父,鬼点子奇多。盛夏的一天,他唤来何晏,上了碗热汤面让他吃。天气大热,何晏吃得满头大汗,不断用衣袖擦脸,不但没抹出花脸,反而面色更加皎洁。(此事在《世说语》中亦有载。)

  再讲富。虽然何晏没做什么官,但他尚(古代以低娶高称为&1dquo;尚”)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为妻,因此被封为列侯。其母亲也是皇太妃,家里自然不缺钱。

  最后讲美。裴松之注《三国志》曾说何晏&1dquo;好色”,注意这里&1dquo;好”念&1dquo;hao”,&1dquo;好色”就是长得非常漂亮。《语林》也称其&1dquo;美姿仪”。连他岳母都曾对金乡公主笑语:&1dquo;你该不会是妒嫉何晏吧?”何晏又很自恋,&1dquo;性自喜”,走路都顾影自怜,简直是中国版的纳喀索斯(narcissism)。

  第二,他是玄学的祖师。

  鲁迅先生说过:&1dquo;何晏有两件事我们是知道的。第一,他喜欢空谈,是空谈的祖师;第二他喜欢吃药,是吃药的祖师。”吃药我们后面再讲,先说这个空谈。

  空谈又称清谈,谈论的内容主要是&1dquo;玄学”。现代有人把术数称为&1dquo;玄学”,可当时的玄学指的是三玄——《周易》、《老子》、《庄子》。虽说也有易,但关注点却是脱俗务的人生和宇宙的终极哲理。

  后世把魏晋时期的清谈贬得一文不值,甚至认为清淡误国,是亡国之因。但如果换个名字,叫&1dquo;学术沙龙”,可能大家就没有这么反感了。其实,成熟的哲学和科学往往产生于形而上的思辨。过于强调实用性是无法展出具前瞻性的基础学科的,就像&1dquo;开门办学”、&1dquo;学工、学农、学军”的教育方针是培养不出诺贝尔奖得主的。

  谈玄说妙对后世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禅宗说公案、参话头的盛行里就能看到其影子。

  何晏与夏侯玄、王弼等倡导玄学,竟事清谈,开一时风气,为魏晋玄学之创始者。《三国志》称他&1dquo;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其主要著作有《论语集解》十卷、《道德论》二卷等,今存《论语集解》、《无名论》、《无为论》、《景福殿赋》等。

  第三,他是时尚先峰。

  何晏是清流领袖。那些名士和伪名士可以说是唯他马是瞻。他的谈吐、举止成为这些人心仪、效仿的对象。无须猛啃《gQ》、《esquire》、《Fhm》之类的时尚杂志,也不用理会别人规定的潮流或品位,何晏知道:他就是时尚的源头。

  最酷的人不是紧跟潮流,而是创造时尚。一个害怕ouT的人,迟早会ouT。而活出自我、敢于ouT的人,才会真正地In。

  何晏有易装癖,《晋书?五行志》记载他&1dquo;好服妇人之服”。古来男人以着女装为耻,但何晏不管,&1dquo;我有我喜欢”,在近两千年前就掀起了&1dquo;伪娘”的时尚之风。

  (诸葛亮在五丈原遇到的如果是何晏,估计撑不到禳星就气死了。)

  他又特爱化妆,动静粉白不离手。(还抹粉,就不怕化成白骨精。)结果搞得魏晋都流行花样美男。比如夏侯玄,&1dquo;玉树临风”的典故就打他这儿出;又如潘安,都成了美男的代名词,上街连老妇人都往他车里扔水果;还有卫玠,因为长得太漂亮,居然被围观死了。

  第四、他是嗑药的祖师。

  何晏创造的最有名的时尚就数嗑药服石了,风行了数百年。

  他嗑的药叫五石散,据孙思邈《千金翼方》记载,其成分为: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但也有研究者认为五石散是根据医圣张仲景的&1dquo;侯氏黑散”和&1dquo;紫石寒食散”两个方子合并加减而成,其中有一味含砷的矿物——礜石。

  这药方本是治疗&1dquo;五劳七伤”的虚症,但之前用者颇寡。何晏服后觉得具有神效,用他的话说是&1dquo;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开朗”,于是推荐给王弼和夏侯玄等名士。

  据说此药有病治病,没病强身,具消生冷、暖手足、补肾壮阳、充实骨髓、美容养颜、提神醒脑、延年益寿之功效,能让人百病不生、身轻如飞。最重要的是,此药容易上瘾,让人有莫名的快感。

  嗑药后毒性作称为&1dquo;石”或&1dquo;散”。(要的就是这效果。)这时要走路汗,称为&1dquo;行散”。(各位看官,知道为啥在大街上瞎遛叫散步了吧)。

  散完步,全身还是燥热难耐,要吃冷饮寒食,要往身上浇冷水,还要脱了衣服裸奔。(嘿嘿,嬉皮士玩的,我们祖先早玩过了)。这已经够折腾了吧,还不算完。以皮肉烧之故,只能着宽衣大袖,以免磨破皮肤。鞋子也不便穿,就踩个木屐。因皮肤易破,衣服只能穿旧的,还不能常洗,故长满虱子。

  这药搁一般平民百姓就算买得起,恐怕也吃不起(经不住折腾)。但&1dquo;何晏有钱,他吃起来了,大家也跟着吃”(鲁迅语),那时是&1dquo;看吃药与否以分阔气与否的”。于是轻裘缓带、不鞋而屐都成了晋人的时尚,连带虱子也成为名士的标志。古有王猛诣桓温扪虱而谈,今有红太阳会斯诺脱衣扪虱(看见毛几乎快脱掉了衣服,旁若无人地摸什么&1dquo;寄生物”,斯诺差点没恶心死,不过他可能不知道,在中世纪的欧洲,衣服里的虱子可也是圣人的标志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