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钦又哪能领会其中的暗示,只是破口大骂,张弓欲射。
尹大目涕泣而言:&1dquo;世事败矣,你好自为之吧!”
文钦父子逃往东吴。毌丘俭随即溃败,被夷三族。
闰正月辛亥日,司马师病逝于许昌,时年四十八岁。大将军的位子传给了其弟司马昭。
4.管辂22:泰山治鬼
司马昭上台后,管辰曾对管辂说:&1dquo;听说大将军非常欣赏你,当可冀此富贵吧?”
此时的管辂已是名声显赫,来结交投靠的人也不少。不管来多少人管辂都管饭,不分贵贱皆以礼待之。大家也都非常看好这个&1dquo;潜力股”。
管辂长叹一声:&1dquo;我自知命中的分数。上天与我才明,却不与我年寿。我命恐怕就在四十七八岁间,是见不到女儿出嫁、儿子取媳喽。若能过得此关,我欲作洛阳令,定能将天子脚下的善之区治理得路不拾遗、枹鼓不鸣。”
这话倒不是夸张,就凭管辂的预测水平,不是自己的东西谁敢往家里拿。那些个明偷暗抢的还没下手呢,差役就早埋伏在那里等着抓现行了。
可是管辂话锋又一转,说:&1dquo;只怕到那时只能去泰山治鬼,管不了活人喽!奈何,奈何!”
管辰问其原因。
管辂说:&1dquo;你看我额无生骨,眼无守睛,鼻无梁柱,脚无天根,背无三甲,腹无三壬,这都是不寿之相。”
(确实长得不帅,这在讲究容止的魏晋是很大的劣势。)
又说:&1dquo;我本命在寅,乃月食夜所生,也非寿征。天有常数,不可得讳,只是人多不知而已。我前后相当死之人过百,从未有差错。”
这倒不假,管辰听说当年管辂在族兄管孝国处,见两名客人&1dquo;天庭及口耳之间同有凶气”,便断其&1dquo;流魂于海,骨归于家,少许时当并死也”。数十日后,那二人醉酒驾车(牛车)。牛失惊下道,奔入漳河,二人皆溺死。
管辰也曾想和他哥哥学习占卜、仰观。但管辂却没传给他,一则易道至精至妙,管辰天分不够;二则学学孝经、诗经、论语等儒学经典就可位及三公了,又何必将精力浪费在这上面呢。
管辂的第二条理由听起来有点儿酸劲。确实,这易数在旧时的士大夫眼中始终是雕虫小技,甚至末流贱业,&1dquo;洵然儒者”不屑为之,更不能换取功名。但这些现代人眼中的迷信,却是古代的基础科学。正因为长期将科学技术视为&1dquo;奇技淫巧”,才让中国在近代落后于了西方。如果古代知识分子拿出研究儒学一半的精力来展易数的话,或许我们现在会有更多中国范式的科学。
八月,管辂出任少府丞。
第二年(正元三年,公元256年)二月,管辂卒,时年四十七岁。
有人会问:管辂不是曾为赵颜延寿么,自己为什么不如法炮制?此事载于干宝《搜神记》,姑且假设为真,但任何事都讲因缘。没有赵颜那样的机缘,管辂也只能徒呼奈何了,就如活人无数的名医一样会死于顽疾。
三年后的吴永安二年(公元259年)三月,建业城的部队大院里一群儿童正在玩耍。他们都是东吴边关守将的子女,留在京城为质。一个的小朋友加入了进来,大家问他:&1dquo;你是谁家的孩子啊?”小朋友眼睛放出光芒,说:&1dquo;我是火星人。看你们这儿玩得高兴,所以下来和你们一块儿玩。还有件事要告诉你们:三公归于司马!”
孩子们吓得四散奔逃,赶紧回家找大人。等大人赶来时,那小孩已腾空而起,顷刻间没了踪影,空中只留下白练般喷气的痕迹。
四年后(公元263年),蜀亡。七年后(公元266年),魏亡。二十一年后(公元28o年),吴亡。天下一统,三分归晋。
4.管辂23:易学灵珠
台湾学者高怀民教授在《两汉易学史》中将管辂数术易之于汉易喻为慧能禅之于佛教。如同慧能大师&1dquo;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一样,管辂也&1dquo;抛弃文字障,游心数术,直造易道”。
确实,管辂是易学界千年少有之天才,他无显赫之师承,学识创见多得自于天性。他彻悟易理,融会贯通卜卦、观星、鸟鸣、风律、占候、面相、解梦、风水等多门术数,运用时各门术数已可任意分解组合,至顺手拈来、随心所欲的化境。
比如管辂讲自己寿数之时,思维从相术一下就跳跃易理(三甲、三壬之说既是相学又是八卦纳甲)再至命理星相。又如管辂为清河倪太守占雨期时,将干支建日、天文星相、风角鸟鸣、卦理易道运用得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再如管辂占列人典农王弘直丧子之例:
管辂曾造访王弘直,午时有旋风从西南申位上来,在庭中幢幢回转,息而复起,良久乃止。王弘直以此问管辂。管辂断:&1dquo;东方将有骑马的官吏赶来,恐有父哭子的悲剧啊!”
第二天,胶东吏至,告诉王弘直其子已亡。
那管辂是怎么推断的呢?
那一天是乙卯日,乙为天干属木为东方,卯为地支方位也在正东。这一干支即可用后天位于正东的震卦代替。震卦为长子,故该日有长子之候。
风从申位上来。震木受申金克,又绝于申位。该月月建又为申,是金秋木落之时。申又冲破寅木,故为死丧之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