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已不在时,那就仅仅是尸体,无法代表它们的母亲。”
“你们可有什么想法?”
老师通俗易懂的故事,使得不少人面露思索之色。
“那老师,为何人类就不一样呢?我们并不会对死去的亲人感到恐惧。”
老师呵呵一笑:“因为,故事是编的啊。”
啊?
学生们瞬间傻眼,不明所以。
“人之所以不会对死去的亲人恐惧,是因为你和‘猪’不一样。不会恐惧,恰恰说明了‘心’的重要性。”
越来越懵逼了,又有人问出疑惑。
“可是老师先前不还讲‘情欲之避,恩爱之缠’吗?”
按照学生们的理解,心之所以需要“明”
,先要做的便是“消除情与欲”
,这也是大部分人对仙人的偏见。
老师闻言,露出欣慰之色,上课若是没有不同的意见,没有思想的碰撞,如何称得上“课”
?
但可惜,现实生活中,‘老师讲,学生听’已经是一种常态。
主观和客观原因都有,客观原因是‘人口众多’。
“此处‘情与欲’并非诸位所想,在我看来,所谓无情就是魔道!”
“这并不与‘明心’矛盾,‘明心’不是目的,而是方法,‘见性’才是目的。”
“而何为性呢?先天本性!”
“见性是见到我们的先天本性,先天本性也可以称为‘真心’,那颗真正的心本就包含了对母亲的爱。”
在老师的不慌不忙中,铃声却忽地响起了。
原来已经是下课时间。
铃声的响起,打断了学生们的思考,令他们恍然若失。
“那要如何才能‘明心’呢?”
这是所有人的疑惑,也是他们的期待。
沈禾莫名地对‘明心’产生了难以抑制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