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真有诚意聘,我来帮你从中斡旋试试。”
“你认识于远?”
“当年,我在一家药茶楼打工的时候,和他很聊得来;以后,我在媒体当新闻实习生的时候,和他一起出过差;也算是认识吧。”
“那太好了!”
郑忆朗说罢,举起一杯红酒,要和俞晓溪碰杯。俞晓溪拿起一杯咖啡,和郑忆朗碰杯,她说:“我以咖啡代酒。认识你,很高兴。为了我们的这份缘分,干杯!”
“好。”
郑忆朗一饮而下。
“哎,红酒怎么能这么喝呢?你慢点喝,又不是马上要道别了。”
俞晓溪有些娇嗔地说。
郑忆朗脸色有些微红,报馁地笑着,又给自己倒了小半杯红酒,给俞晓溪倒了小半杯红酒。
俞晓溪也不客气,拿起红酒又和郑忆朗碰了杯,一句话没说,抿了一小口。
郑忆朗也含了一小口红酒,在嘴里细细地品着,边品边说道:“喝红酒,要慢慢地品才有味道。”
“认识一个人,也要慢慢地品,才能看得清楚。”
俞晓溪不紧不慢地回了一句。
“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看清楚。人的一生,擦肩而过者无数,需要你看清楚的人,也许不过二三。”
郑忆朗也悠悠地回了一句。
“老郑,我想问你,你说什么人需要你看清楚?”
“重要的合作伙伴、企业的财务主管、有可能成为你密切朋友的人。”
“就这些人吗?”
“我是开公司办企业的,我重视的就是这些人。”
“你想过没有,有的人,也许你一辈子也看不清楚。”
“想过,人的一生不是静止的,人总是要变的,你可以看清他的一时,很难看清他的永远。”
“看不清怎么办?”
“没办法!赶上好点的人是你的福气,碰上坏些的人算你倒霉!”
郑忆朗说到这,无奈地看了俞晓溪一眼,苦涩地一笑。
俞晓溪又问道:“人一定要用好点的人和坏些的人来分吗?”
“当然不是,一个人总是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一般人感觉一个人好,是因为他好的一面多一些。感觉一个人坏也是如此。现实中,人是复杂的,不可能只有一面。人还有显露在外面的一面,和藏在背后的一面;有嘴上的一面,和心里的一面。所以古人言:‘知人知面不知心’。”
听到这,俞晓溪轻轻叹了口气说:“很多人想有个‘知心朋友’,谈何容易!就是自己的亲戚,面临分遗产的时候,又争又吵,又有多少你看不清的!”
“‘知心朋友’是人们在无数交往中筛选出来的,不是自封的。总是雁过拔毛,没有雪中送炭,谈何知心朋友?商场更是战场,‘羽扇纶巾谈笑间’,一场买卖可能灰飞烟灭。晓溪,经商之路的山路险峻,你慢慢走,慢慢看吧。”
“我常想,要是总有‘高人’指点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