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拿起折扇,欣然起身,他这个年纪竟然不用拐杖,健步如飞,精神饱满。
少年和少女跟在其身后,走入东西巷,正是之前两个人之前走过的路。
老者边走边抚摸着东西巷的墙壁,感受上面的岁月道:“你们说的那个月饼是鸿庆隆的招牌货,鸿庆隆在民国元年开店,老板叫刘吉祥,人聪明又踏实本分。当时卖米酒、果酒、花酒、各色糕点,还有各种杂货。小城的男女老少很喜欢他们家酒食,要是闲暇无事会去店里点上一壶酒,一盘干果,闲谈下棋,好不悠哉。”
老者的语气变得沉重接着道:“后来战乱,也是像这个秋天!日寇的飞机疯狂轰炸小城,死了很多人,刘吉祥的儿女也是死在那场劫难里……没过多久,日寇的军队开始攻城,五十多岁的刘吉祥毅然地去参加了保卫队。既是去报仇,也是去保护,去得很决然。”
少年少女认真地听着,老者的声音时而轻快,时而沉重,代入感极强。
说到此处,老者笑了一声,脚步轻快笑道,“第二年的夏天,天气很热但是风也很大,日寇失败投降了。刘吉祥收养了几个孤儿,继续开着鸿庆隆。后来数十年,逢年过节那个热闹呀。比如中秋,基本要通宵吆喝着干活,搞得附近的邻里都睡不着,又不敢说,因为大家都等着他们把月饼做出来呢。五仁月饼要用到上千斤瓜子还有各种材料,老板就出钱雇周围的邻里帮忙,一整排街的妇孺们剥瓜子,汉子们就搬东西…回想如今,依旧热闹…”
老者看向前方,眼神仿若穿透时空。
“我们刚才走过这条街,并没有现叫鸿庆隆的店铺。老头,你是不是记错了?”
张若虚道。
“今非昨昔,跟来便是。”
老者笑了笑。
老者在东西巷的大街尾停下。“就是这里了”
,走到一座古宅前敲门。
半晌。
咿呀,大门自里打开。
开门是一位老者,约莫七十岁左右。
“荀先生?”
开门的老人情绪激动,不可置信地道了一句。
“黄老弟,好久不见!”
老者握住老人的手,似在安抚。
两人齐齐看向张若虚和年小鲤,老人眼神又变得平静了许多。
张若虚和年小鲤对视了一眼,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觉。鸿庆隆是刘吉祥开的,以前很热闹,为什么现在连个招牌都没有?而且还是一个姓黄的老人住在这里?
“荀先生,两位,快进来吧!”
古宅内有个大院子,摆放着各种灶台和炊具,被打理得很干净,但也证明这些炊具已经很久不用。
几人在院子的石椅坐下,黄老头泡了一壶桂花茶,又想到今早做的月饼,赶忙回去端了一盘。
黄老头似乎对荀老头很恭敬!
少顷。
一盘月饼端了上来,还有余热。
“今天刚好得空,做了些月饼,你们尝尝味道怎么样?”
黄老头笑呵呵,像是接待许久不见的故人。
荀老头拿起一个咬了一口,闭上眼睛回味,露出满意的喜悦。
有那么夸张吗?
张若虚拿起一个递给年小鲤,少女欣喜接过咬了一口,咀嚼几下,表情却很凝重地盯着月饼。
“怎么了?不好吃吗?”
张若虚问道。
少女的眼睛却闪过了晶莹的热泪,回想到了小时候的场景,那时候的辛酸和快乐叠加浮现,以至于情绪起伏。
少女摇了摇头道“就是这个!”
“我带这两个小友过来,是想买一些月饼。”
荀老头道。
“既是荀先生带来的,又何必买,厨房里还有一些,我去包来。”
黄老头依旧恭敬回复。
年小鲤疑惑,怯怯问道:“黄爷爷,我们听荀先生说这月饼以前是鸿庆隆的招牌之一,为什么现在不做了?以后想吃要去哪儿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