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皇帝对他不满了,冷落他拿掉他,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心中只能有一个太阳,那就是陛下。
倒不倒霍光,那是皇帝决定的事,他左右不了,但是,这事他知道,可皇帝可能还不知,得让皇帝陛下先知道这回事,心里有底,免得到时候陛下被霍光和魏相打个突然袭击,匆忙之间拿不定决定,从而引霍光和魏相等人之间产生当年血案的事。
这么一想,张百年心就定了下来,帝后恩爱是不假,可他观察当今圣上,是个想做事的主,皇帝再怎么爱皇后,也不影响他为了权力,牺牲女人。
“陛下,可否借一步,臣有事秉奏。”
身体尽量的下躬,做个恭请态势。
“什么事还神秘兮兮的?”
刘贺笑问一句,也没摆谱拿架子让他就这么奏,回头看了看霍成君和杜婉,“你们候着。朕跟张百年交代几句!”
然后走到一边,“何事?”
张百弯着腰跟上,,“陛下,前日,魏相前来寻我,要我联名上书,他说他已经联络了好多大臣,一同上书,恳求陛下亲政!”
这事刘贺确实不知道,乍一听说,他也愣住了几秒,没想到他在力的同时,下面臣子也坐不住了,也在跟着力。
意味着他亲政,群众基础已经很好了,到时候水到渠成,不会有任何难度。
后续,他心中的展蓝图,就可以开始一步一步的进行了。
可同时,他突然意识到一很大很严重的问题,一个他之前想都没想到,也没去想过,现在想起来细思极恐,又不得不赶紧去想,赶紧去补救的,非常非常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他现,自己竟然没有属于自己的情报系统。
魏相四处联络人,没有臣子汇报,能够想得通,毕竟事情还在谋划阶段。
可自己没有耳目,导致一点都没听到风声,这非常让人细思极恐,魏相是联络他人上奏亲政,这是对他有利的事情,这还好说,可如果是有人暗中联络,要对自己不利,自己没有耳目的话,被突然袭击,那份被动他不敢想象。
纵观历史上的大事件,情报系统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收集信息,监查百官,对外打探敌国信息,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挥重要作用。
明和清,什么锦衣卫,血滴子,这些皇帝的耳目,对于皇帝执掌大权,有很大的帮助。
后世的两次世界大战,国内的国共内战,间谍,特务这些隐蔽战线的人,提供情报信息,还起到过左右战局的作用。
情报系统,对内可稳定政权,对外可掌握敌情。
一到这个社会,当了皇帝,他忙着巩固地位,展自己的工业经济,搞创收,却忘了至关重要的情报,以至于这都大半年过去了,没有建立情报系统,魏相在外联络朝臣,他竟然半点不知。
若是不改善这个问题,表面他是皇帝,权力天下无人能比,可下面的人是不是阳奉阴违,他不知道,政令下去有没有得到实施,他不知道。若是有人不满意他了,再如霍光当初那般搞政变,他不知道,下面朝臣有没有结党,他不知道。
最后可能他成了摆设。
那搞个锤子!
看来,当今要的要,并不是拿到亲政大权,而是赶紧亡羊补牢,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情报系统。
毕竟权力就在那里,对他来说,唾手可得。
建立可靠有用的特务情报系统,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明里暗里两条线,明的,监察系统,让百官知道有眼线盯着,不敢胡乱造次,暗的,特务组织,干一些非常手段,见不得光的黑暗事。
情报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信得过的亲信来做这个事情,只有对自己死忠的人才可堪当大任,也只能这样,才能在情报信息的准确性和准时性上,不打折扣。
谁合适呢?
刘贺快的过滤了一下身边人,居然没有一个第一时间就可以拿出来用的人。
不是没有对他死忠的,只是死忠的都不合适,比如他的贴身宦官张有,对他足够的忠心了,可那是一个太监,搞不好公权私用,或者滥用权力,最终造成宦官势力抬头,成为祸患。
大汉是有例子的,历史上,就是汉宣帝开了个头,信任太监,把一些不该太监做的事让太监做,方便了自己,却导致宦官开始弄权。
然后他的儿孙们就更信任太监,让太监做更多的事,最后尾大不掉,退能与外戚争权,进能掌控皇帝。
后世的大唐帝国,宦官甚至可以废立皇帝。
知道历史的刘贺,知道这事不能让宦官去做,张有对他忠,可不代表会不恋权,就算张有没问题,可他这里开了先例之后,后代的皇帝可能真的就越来越倚重宦官,然后又重蹈了历史的覆辙。
外戚更不用想了,有了霍光这么一个让人头疼的大号,如果再依赖外戚,让外戚势力掌控情报部门,形成大明朝那样的锦衣卫那样的势力,那就会练出无数个同样级别的大号来,最终也如同历史一样,生出乱子。
说不定王莽出生,就会提前有外戚篡汉。
陈近光似乎可以,不过陈近光被派去西域寻找棉花了。
张森??
正在想着人选,那边张百年看刘贺没言语,兀自已经吓得不行,还以为他说的魏相四处联络人要求亲政,犯了刘贺的忌讳,说不定人家皇帝,就没打算早点亲政呢?
那魏相上蹿下跳,岂不是得罪人,自寻死路??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