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明空心字怎么写图片 > 十一穷理尽性(第2页)

十一穷理尽性(第2页)

的境界。

比如在佛家心性智慧训练中,有戒、定、慧的修行,在《大学》中就是“正心诚意,格物致知”

的修行,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按照这样的修行方法和次第,一步步地更加深入地将自心本体的本质、本性彻底地体悟清楚。

而在修的过程中,随着静的程度越来越深,定的程度越来越深,观照的力量越来越深,那么就会逐渐地从量变最终达到质变。所以说修行一方面对于修行的道理和方法一定要思考透彻,没有疑惑。

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付诸于实践实修,以自己的身心生命为实验室,将我们在道理上明白了的东西用自己的生命实证出来,而不仅仅是明白一种知识。对于实修实证,其中专一专注的观照和体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止与观的修行,也叫做定与慧的修行。

在深度的静定中,深入的去观照。当我们的内心一直处在深入的止观状态中,就会有一个类似于能量积累的过程,当我们的心越深入的静、定、清、明,那么这种智慧的力量就会增长的越快。当这种静定的力量和觉照的力量达到一个质变的临界点并且突破了临界点的时候,就会达到如这里所说的“豁然贯通”

,突然之间我们身心的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出来,它不需要你去思考它是什么样的,它在我们的生命中直接展现出来就是那个样子,它是生命的本然,生命的真相本然如此,此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无疑惑。

“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

,众物,就包括了我们的内心的各种现象,同时它也包括了所有我们现在所认为的客观世界的所有现象。当我们心性的真相赤裸显现的那一刻,其实是没有内外的,没有主观与客观的区别的。它是一个完全一体化的状态,在那样一个状态中,所有一切的真相,赤裸的显露。所以说在那个时候就相当于所有一切现象从表到里,从内到外,从精(精微)从粗(粗大),所有一切事物的本性和本质都赤裸地展现在我们的心里。

“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对于自心的本性和本质,以及它与现象、与本体的关系也同样清清楚楚。虽然在这里是用两句话去表述的,“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

,但其实在所有一切真相在我们心里直观地展现的时候,是没有这些分别的。没有心与物的分别,没有主观与客观的分别,没有现象与本质的分别。在那个时候只有越言说的唯一的真相。“豁然贯通”

之后,我们对于自心的真相以及对于世界的真相,对于各种事物的本性和本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也没有什么疑惑了。

“此为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这里的“物”

包含了所有的心和物的一切现象。“知之至也”

,对主观、客观所有的一切,再也没有任何的疑惑,已经获得了最究竟的认识,这就是“知之至”

,即已经了悟和体证了最究竟的真理、最究竟的真相、最究竟的真性。

在修行中,儒释道三家修行基本上都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所谓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其实正好也是修行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穷理的阶段,先要从道理上明白如何去修行,修行之道的原则、方向、方法、路线、纲要、关键等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穷理的修行。

尽性,就是按照已经明白了的修道之理,将这个理以自己的身心为对象,在自己的生命中将这个理实证出来,就叫做尽性。因为我们听来的学来的理仅仅是一种知识,只有在我们的自心之中,最终体悟到、体证到自心的真性和真相的确如此,使它直白地在我们的生命中赤裸的显露出来,真实不虚,就是如此,这就叫做尽性。

当这样一个真相在我们的生命中直接显现出来的时候,就不再需要那个道理了。因为那个道理仅仅是知识,而你生命的本然的状态就是如此,现在已经实际验证到了,时时刻刻自己生命的每个当下皆是如此,这才是真知、真理,而不再是学来的一种知识和道理,这就叫做尽性。

穷理尽性之后,就要用穷理尽性所得的智慧,穷理还是知识,尽性是见到了我们生命本有的光明、本有的智慧,然后“以至于命”

,用自己生命本有的智慧去改造我们的生命,去升华我们的生命。

在大学之道中,“明明德”

的过程就是“穷理尽性”

的过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过程,就是“以至于命”

的过程。以至于命,在穷理尽性之后,以我们所见到的自心的真性为核心,安住于真性,安住于真心,不再被生命内外的任何现象所迷惑,在这种情况下去改造我们的生命,去磨练我们的智慧,去消除我们的各种习气。

因为我们的生命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各种习气,它并不会因为对自心真性的彻见,这些习气就自然的消失,所以还需要更加精进地去修行。所以说明心见性是修行的真正的起点,也就是穷理尽性是修行真正的起点,通过精进的修行去改造我们的生命,直到将我们的生命本身,将生命的全部时空都升华到“止于至善”

的境界——即时时刻刻都是本然光明的境界,这时才算达到了修行的究竟。

而这个“命”

也有不同的范围,在一开始,这个命是指自身,就是修身改造自己的生命。同时因为万物本自一体,所以说只修好自己的生命是远远不够的,修好了自己的生命,然后再进一步的修行就是齐家,要将修行的范围逐渐扩展到你的家庭、家族、家乡,要让你的性德光明挥出来,然后再一步一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即是儒家大学之道的修行路线。

而如果是佛家还不仅如此,不仅是“平天下”

,而是十方三世一切时空都是你修行的到场,一切有情众生皆是你修行的对象,皆是“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的修行的内容。虽然所有一切众生看似在我们生命的外在,但其实它也同时内在于我们的生命,它是我们生命的本然的组成部分。

所以说修行是没有止境的,生命不息,修行不止。修行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作为儒家修行者,就需要让“大学之道”

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让“明明德”

以及“亲民”

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在每一个当下,在每一天都宁静、安详、清静、清明地生活,并将这种安详和清凉的生活带给我们身边的人,成为我们自己以及与我们有缘的人一种充满着宁静、安详、喜悦、幸福、自在、自由的生活,这是最好的修行,也是最好的生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