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明空禅心 > 视角法则八 心=视角=视界=世界(第1页)

视角法则八 心=视角=视界=世界(第1页)

1

心是视角,世界也是视角,一切皆是视角。

心,代表了所有主观的一切。世界,代表了所有客观的一切。

但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离不开观。观,即是视角。呈现在视角中的一切,即是视界。

雪漠老师说,世界是心的倒影。

将这句话拆解一下,就更容易理解了:

世界是视界的投影;视界是视角的投影;视角是心的投影。略去中间过程后,就变成了:世界是心的投影。倒影即是投影。

通常来说,科学以世界(包括物质、能量、信息等)为关注的重点,宗教以心(包括心理、精神、意识等)为关注的重点。

而哲学要回答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则重点关注心以及心与世界的关系。

但无论是科学、宗教还是哲学,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忽略了“观”

本身。

科学有科学体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宗教有宗教体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哲学有哲学体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家都在观,但关注的重点本质上来说没有区别——都是某一种视角下的“视界-世界”

包括心,也同样呈现为某种视角下的“视界-世界”

大家都在观,都在使用视角,而且彼此的视角存在很大的不同。

但大家的关注点却始终没有从“视界-世界”

中离开——几乎所有人都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观”

本身——视角。

视角,成了人人都在用,却人人都忽略了的盲区。这个被忽略的盲区,深藏着巨大的宝藏。

因此,笔者的“视角系列”

将关注的重点紧紧地锁定“视角”

,并试图开启一个全新的领域——“视角学”

领域。

“视角系列”

,已经开始并将继续进行一种全新的尝试——系统性地构建以“视角”

为核心研究对象的“视角学”

体系。

严格地说来,它不是科学,但秉承着科学的精神,它不是宗教,但汲取了宗教的智慧,它不是哲学,但洋溢着哲学的情怀。

由是,笔者将“视角学”

称为“生命哲学”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而是同时凝聚了科学之精神、宗教之智慧、哲学之情怀以及它自己独有的视角与视界、世界与梦想于一体的生命哲学。

它的梦想是什么?它的梦想就是,在汲取科学之理性、宗教之神性、哲学之智性的基础上,以独特的、越性的智慧视角,构建一个融“当下关怀”

与“终极越”

为一体的智慧视角系统,汲取人类文明中最精华的智慧,越民族、国家、语言、文化、历史以及科学、宗教和哲学的种种分野,使之成为人人可以学习,人人可以理解,人人可以实践,人人可以运用的智慧视角系统。换句话说,它是每一个生命都可以拥有的“级慧眼”

。让所有的生命悉皆拥有“级慧眼”

,就是它最大的梦想。

不要以为这“级慧眼”

存在于你的生命之外。事实上,它就潜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

依视角法则来说,你与“级慧眼”

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你在“级慧眼”

之中,“级慧眼”

,亦在你之中。当你的视角转变为“级慧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