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大炮传奇二 > 第49章 明实录的校勘整理(第1页)

第49章 明实录的校勘整理(第1页)

在整理内阁大库档案的同时,傅斯年还组织领导并亲自参加了《明实录》的校勘整理。

193o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整理内阁大库档案的工作人员现案卷中有明朝内阁进呈的《熹宗实录》的散页。整理内阁大库档案的工作人员差不多都是明史方面的专家,自然知道北平图书馆藏红格本《明实录》正缺《熹宗实录》13卷。

有着极强责任感的傅斯年得知此事后,马上做出决定,从这些散页中找到红格本《明实录》的缺文,并据此改正《明实录》其他部分的脱漏与讹误。

明十三朝实录计三千零四十五卷,正文约二万八千余页,一千六百余万字。《明实录》主要是根据明朝档案写成,内阁大库所藏明清档案系原始资料,可纠正官书的讳饰,使人对明清史有一新的了解。而实录系根据档册修成,明代档册多已散佚,则明实录也可说是原始资料。历代修正史,多取材于实录。明朝档案今存世甚少,《明实录》可以算是关于明朝历史的最足珍贵的直接史料了,它比《明史》具有更加重要的史料价值。

因此,傅斯年对此项工作十分重视。

193o年下半年,傅斯年向北平图书馆洽借《明实录》红格本予以晒蓝,费时年余方才完成。而内阁大库中的千余张《熹宗实录》散页须逐页装裱,此工作至1932年1月始告结束。

1932年6月,在民国二十二年六月,承兵工署以广方言馆旧藏明实录钞本赠予“中央史语所”

。兵工署存广言馆旧藏《明实录》,此本仅缺《熹宗实录》,是官方藏书中较完善的本子。

待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后,傅斯年聘请李晋华来历史语言研究所,专门负责校勘《明实录》。

民国二十二年七月,助理员李晋华先生到职。李晋华曾就读于中山大学历史系,是傅斯年的得意门生。中山大学毕业后即入燕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著有《明代勅撰书考》及《明史纂修考》二书,由燕京大学出版。李先生专攻明史,由他来主持《明实录》校勘,自然是合适人选。

明十三朝实录计3o45卷,正文约28ooo余页,16oo余万字,决非一个人所能校完。因此在二十三年七月,傅斯年又增聘那廉君、邓诗熙、潘悫三先生任初校,由李晋华任覆校,并兼总负责。

李晋华主持下,按照事先的商定,校勘时他们以红格晒蓝本《明实录》为底本,与广言馆旧藏本对校,遇有缺疑,则以北平图书馆藏礼王府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武汉大学图书馆藏本及史语所原藏朱丝栏精抄本相参校。

如太祖实录,晒蓝本缺卷十四至二十四,此十一卷即据广本钞配,而以北平图书馆藏礼王府本校勘;宣宗实录晒蓝本缺卷一至十二,此十二卷即以广本配补,而以北京大学藏本校勘。

英宗实录广本缺景泰元年正月至五月计六卷,此六卷即以北京大学本校勘。世宗实录广本嘉靖三十七年正月至十二月各卷,审其纸墨行欵系钞配,而钞配者以嘉靖朝他年事写于嘉靖三十七年各月下,实为冒充,这十余卷则是北京大学本钞配全。

神宗实录广本缺万历四年至八年及十四年至十七年各卷,晒蓝本也同样缺失,这一部分也是据北大本校。

1933年春,史语所由北平迁至上海,第二年又由上海迁南京。

李晋华及其助手为了校勘明实录,仍留居北平。他们手中有两个版本,又从几个大学借到几个版本,但即便是这些版本,也有共同缺失处,缺失是不可避免的,但他们还是想搞得尽可能全些。

这时访得浙江南浔刘承幹嘉业堂,所藏明实录比较完整。

嘉业堂藏书楼,系刘镛孙刘承幹于192o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

九龙金匾而得名。

嘉业堂藏书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1936年11月,李晋华那廉君赶到嘉业堂,就所中所缺部份借钞借校。

嘉业堂所藏熹宗实录,其实是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这一书及嘉业堂所藏崇祯实录,均“中央史语所”

所无,遂亦传钞一部,另外还钞了不少的书。

李晋华那廉君的这次补钞补校,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对世宗实录的校勘。

世宗实录广本与晒蓝本的出入最大,常整段多出,有时同记一桩事,而造语遣辞也不同。他们利用嘉业堂所藏天一阁本及抱本,就这些出入最大处,雠校一过。密行细字,据广本阁本所补,有些地方多达几千字。审其字体,均系李晋华那廉君笔迹。其中出入既那么大,则嘉业堂所藏本是应该从头到尾校勘一过了。

虽然嘉业堂主人刘承幹,对李晋华那廉君二人热情接待,也极力提供方便,但住在那里实非长久之计,李晋华认为还是买下为好。

于是,1937年春,傅斯年派那廉君、张政烺去浙江吴兴县南浔镇,以重金购得刘氏嘉业堂藏本。

李晋华以连年工作辛劳,不幸于民国二十六年二月七日病逝。其三位助手也先后离职。傅斯年又从北京大学选拔王崇武、吴相湘、姚家积三位高材生来史语所,继续从事家业堂本《明实录》校勘工作。不久吴、姚相继离职,王崇武于抗日战争期间随史语所辗转迁徙,继续从事校勘工作,直到1948年赴英为止。

1938年史语所迁至昆明,这时红格晒蓝本《明实录》与广言馆本已对校完毕,为尽快公布校勘成果,傅斯年决定将《明实录》校勘本送香港刊印。他亲自审阅校勘结果,杀青定稿,在底本上写批语,作标记。遇有异文,便用“△”

标出,打算双行排在正文下边。凡须提行顶格排印者,则以“:”

标出。他嫌校语冗长,不便阅读,遂用红笔直接改正红格晒蓝本误字,而将原来的校语略去

1933年春,史语所由北平迁至上海,第二年又由上海迁南京。

李晋华及其助手为了校勘明实录,仍留居北平。他们手中有两个版本,又从几个大学借到几个版本,但即便是这些版本,也有共同缺失处,缺失是不可避免的,但他们还是想搞得尽可能全些。

这时访得浙江南浔刘承幹嘉业堂,所藏明实录比较完整。

嘉业堂藏书楼,系刘镛孙刘承幹于192o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

九龙金匾而得名。

嘉业堂藏书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