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综武侠扮演反派 > 第九十一章 七情六欲(第2页)

第九十一章 七情六欲(第2页)

倘若是以为种魔决就是玩弄人心的功法,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种魔只是开始,是魔道的起点,魔种才是道果。

想要更近一步,成就真魔之种,便要降服魔念,尤其是人人都有的,得自欲神的本真欲念。只有降服了欲念,才不会被欲念所制,沦为最低等的欲魔。

主宰人所思,情感以及欲望的乃是识神,魔道修炼的便是识神,唯有这元神所出的后天识神,才是魔道所追求的本真自我,本心一也。

然而识神灵性极弱,常与高灵性的元神处于一种竞争与相互依存的关系。而恰恰欲神则是源自人本能,先天而生,是人之本性,为先天之本,也是元神的一部分体现。荀子说的人之初,性本恶,说的便是这欲神。

魔道伊始,便是要一步一步地夺取欲神这一步分的先天灵性,以识神控制欲神,侵蚀元神灵性,用于补充识神缺失的高能灵性。魔道的极端自我,放纵欲神,乃是为了自欲神中获取灵性,以求更进一步,而不是为了沦为欲念魔头。

说白了,魔道就是薅自身元神的羊毛,夺取无极界元神本体的高能灵性,以求他化自在,以神化魔,成就大自在天魔。

在位格上,天魔与天仙同等。

而仙道远离凡尘俗世,克制欲神。入门第一关难于登天,要灭绝识神,以元神直接挟制自身,追求逍遥自在,脱于世。

这其实也是一种炼化阳神念头的方式,其目的和魔道没什么区别,所以才说仙魔同道,一体两面。

只不过,魔道是离经叛道,追求的往往和仙道相反,入门易,成。然而往往行至半途,魔修便会失去本心,沦为外道魔头,霍乱天下,为人所齿,令人谈之色变。

道家认为魔从石,作磨。是以魔道本就是千劫万磨,方得始终。

仙魔同道,仙道亦要接受心魔的考验。灭绝识神,对仙道来说是入门定性功夫,不难。

可是对于欲神,仙道却只能克制,抵御,无法根除,无法拒绝。

谁说仙人没有欲念,其实仙人的欲念甚至会比魔的魔念更加的可怕,因为这欲念本就机乎等同于仙人的道果。

倘若是仙人真正能够做到无欲无求,那就几乎等同于化道而去了,此为仙道所不取也。

人之本性有贪婪,自私,趋利避害,嫉妒,恐惧,生存,七情六欲…

而自性是指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质,是人的精神本体,其中当然也就包涵着人之本性。

仙道所修炼的便是自性。

那元神又是什么?

元神来自先天,是人的精神本质,灵魂和精神的核心,具有永恒和无限的特性。它越个体的身份和执着,附骨随行,监察人的行为,但不会强行干涉个体的自由意志。元神是高级的、纯净的精神实体,具有高能的灵性,强大的能力,同时也是连接个体与宇宙之间的纽带。

自性则更多地涉及到个体的本质和真实性,是元神自身的特性,即阴阳随身,一阴一阳是道,因此自性就是道。它具备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特质。

人的精神本质是元神,但元神并不需要人去清扫,人也清扫不了元神。而自性是元神自身的特性,包含了人的本真自我和越世俗执着的状态。

元神与自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体两面。一个是本体,一个是本质。一个虚而不实,一个实而不虚。

元神强调个体的精神本质和越性,自性强调个体的本真性质和越世俗执着的状态。一个是纯粹的,越了肉身极限的高灵性集合体,一个是明悟了道,突破己身的执着与追求。

修真修道,修真就是提纯的过程,把人性中的“天真”

提纯出来,把虚伪的渣滓滤除,最后重现纯真的自性,也就是近道。

如果我们的人生能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小顽童,成长为一个天真无邪的老顽童,这就是“真”

功夫,有了这套天真功夫,我们就能得天道,享天寿。

“自性”

是身心的真正主人,是心性的真主,又称道心或者真心。正所谓凡心不死,道心不生;妄心不死,真心不生。

所谓不生,并非真的不生,而是不生不灭。它一直存在,只是被妄心、妄念所遮蔽而已。

它本来具有无穷的能动力,但是因为后天习性的障碍,很多人丧失了这种本能。

因此,仙道认为只有灭绝识神,恢复自性本能,让自性为心做主,才叫真正的自主,才具备真正的自主性和自主能力。

内丹术有借假修真之说,修的是阳神大道,可以脱生死界限,以精神干涉物质,探索宇宙与世同君。

仙道贵生,修的是避死延生,逍遥自在与天同寿之法。长生不死、修道成仙,仙神自是逍遥无碍,长存不亡,长生久视。

是以仙道,贵生、重生、乐生,把生存的质量提高到神仙一样的境界,达到生道合一的目的。认为通过修炼,人的生命可以得到延续,精神生命也可以得到升华,最终成仙得道,于世长存。

仙道贪婪吗?仙道的结果便是贪婪的体现,贪图长久的生命,贪图享乐,长存不亡,不老不死。

仙道自私吗?仙道的过程便是自私,仙道只度己,不度人,贵己,自专,避世。

仙道自是趋利避害的,更恐惧消亡。

就算做到了无欲无求,了道得道,一时开悟,自性自主,终究也还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失去道行,清宁不在,恢复成凡心。此便是一劫。

六祖慧能《菩提偈》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如果说仙魔同道,一体两面。那么佛魔则是同体,殊途同归。

佛说,要放下,然而需要拿起才能够放下;魔从未放下,同样却也从未拿起。

魔生于人心,长于人心,他化自在,自己乐具变现,而利用下天化作,假他之乐事,自在游戏,故曰,他化自在天!

佛曰:慈悲为怀,行善事,积善行,当往生极乐;魔无善无恶,化魔头,磨励人心,毁人功果。

世有魔,才有佛;有佛,才有魔,轮转不休,殊途而同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