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定国公许潜旧事重提,提议带兵剿匪,被陈国公以小题大做之名驳回。两人僵持不下,这时安国公林浔上前说:“启禀太后,臣以为剿匪一事刻不容缓。”
见他出来说话,上至太后,下至朝臣都着实震惊了一把,毕竟这安国公从来都保持中立,陈许两家在朝堂上争斗了几年,他就有几年没开口了,这时,大臣们才反应过来,安国公也是辅政大臣之一。
陈太后都快忘了朝堂上还有这号人,见他开口,奇道:“安国公有何高见?”
安国公顶着陈俞要杀人的目光,镇定自若:“小儿近日出门游览了一番江南景色,他回来说,南边各地盗匪横行,民不聊生,身强力壮者占山为王,专做打劫来往行人之事,老弱妇孺则只能背井离乡,饿死路边无数,而地方官员对此不闻不问,甚至京中不见奏报,显然是有人蒙蔽圣听,此事不可做儿戏等闲视之,请太后明察。”
朝中顿时议论纷纷,许潜毫不避讳地瞪着陈俞,显然是说他就是那个蒙蔽圣听的乱臣贼子。
陈俞顶着众臣的目光反驳:“安国公这是什么意思?朝中谁人不是真心为太后和皇上效力的,你莫非也要做那排除异己的事,动摇大宣的江山吗?”
安国公不理会陈俞的话,直接对陈太后说:“启禀太后,臣之意思,是说朝廷出兵剿匪之事不可再等,江南是富庶之地,百姓尚且如此艰难,可想而知,其他地方又会是何等场景,众大臣细想便是。西南边境的安危更是不可轻率,至于是否有奸佞之人,眼下倒也不必深究。民乃国之根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只要朝廷出兵清除匪患,还得百姓安宁,则江山自然稳固,臣想众臣应该不会有反对之心。”
话都说到这份上,现在谁再反对出兵,谁就是那奸佞之人了,众臣大多都附议,只有陈俞的部下还在观望他的神色。
陈俞这次斟酌迂回道:“安国公之言的确有些道理,但以朝廷兵马去剿匪,是否太过张扬,既然是当地官员不作为,那太后可下旨,命地方官员各自清除自己辖地范围内的匪患,若不成,则严惩严办就是,毕竟现在国库里确实拿不出银子来支撑将士大规模出动的花销。”
陈太后思量道:“陈国公也言之有理。”
许潜见状,又说:“启禀太后,臣以为不必大军出动,只要臣率五千轻骑,一路战决即可,途中可让当地官员协助,匪寇见朝廷兵马,自然胆怯,可事半功倍,如此,陈国公可还有什么顾虑?”
陈俞轻哼一声,不再搭话。
陈太后见此,就同意了许潜的要求。
安国公又说:“启禀太后,臣之长子林氏青故,刚及弱冠,自幼习武,身怀报国之心,请太后允许,小儿同定国公一同出战,以尽人臣之道。”
陈太后点头赞赏道:“哀家早听闻安国公世子文武全才,卿既然愿意让爱子入军营,为国效力,那哀家就准卿所奏,封林世子为虎骑校尉,同定国公一起前往西南剿匪。”
陈俞带着一肚子火气回府,刚进门,师爷就上前来报:“公爷,夫人今日请向公子来府上做客,正在后花园内用茶。”
陈俞一边朝后花园去,一边说:“知道了,难怪今日在朝堂上没看到这小子,刑部的人说这小子每日只去点卯,正事一样不干,你看他是藏拙,还是真的草包?”
师爷说:“属下看向公子文采武功都不错,没有刻意隐藏实力,或许是他不喜欢刑部的事务,毕竟之前他上面有个兄长,向将军可能没有把重心放在他身上,所以他格外特立独行。”
陈俞觉得他说得有些道理,这个向空斜如果真是个好忽悠的,那对他可是大好事。
进了后花园,就听见向空斜把一众女眷逗得哈哈大笑,“姑姑真是年轻,我看着跟玖蓓表妹也差不多,不知道的肯定以为你们是姐妹呢!”
陈夫人听了舒心:“你这孩子,就数你嘴甜,我这一双儿女都没你会说话的,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