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开阳有六个儿子,太子是皇后所出,其它五子是四个妃子生的,太子谋逆被废,让其他四妃及其家族势力看到了希望,开始紧张的密谋行动起来。
皇后温氏家族在此次谋反事件中居然没有成员参与,这让朝堂上下所有人都大感意外。所以武开阳对温后只是斥责教子不严,并未有什么实质处罚。这也是太子武湛的谨慎之处,他就怕事败牵扯到母族。
朝堂上下暗流涌动。文武百官或主动或被动地面临站队的抉择。
武开阳对此心知肚明,但他还不能管这些,面临的要问题是如何处置大儿子。杀了他于心不忍,当然也不能只训斥一顿就饶过去。是贬为庶民,还是囚禁起来,或者配边疆?
他把最倚重的几位重臣单独叫来,商量此事。最后结果是,大理寺依律仍然宣处极刑,然后朝堂上他们几人求情降为幽禁东宫,太子被废,但并未褫夺他的皇子身份,这体现了武开阳对武湛的爱心。至于太子从党,一概斩。
武开阳从此开始了对其他五子漫长的考察。四股后宫势力角力的越起劲。其实论能力,武开阳最看好武湛,其他五子都不如他。但现在武开阳尝到了选择的痛苦:立一个不满意的储君,他是实在为将来担忧。
于是太子位置长期空缺着。而武开阳已经年届六旬了,他怕自己哪天突然蹬腿闭眼走了,后宫大乱。
皇后温氏从太子被抓起就没有求过情。她的背后当然有高人,从武湛保留皇子身份就解读出了重要信息,于是选择低调蛰伏等待时机做为策略。后来的太子迟迟未定这件事也印证了他们的推测。
现在他们只等一个外部的机会。于是背后高人再次出招,谋划了两个邻国生摩擦,进而把战火引入本国边境。
朝堂之上商讨边境之事时,后党的人便提议让废太子武湛戴罪立功,前去边关肃敌。立即遭到其他派系的集体反对。
武开阳询问几位肱骨大臣,这几位没有参与后宫派争,但内心还是倾向于武湛的,虽然都恨他前面那件事。于是通过了派废太子监军处置边患一事。
温氏势力暗中出力,果然武湛马到成功,邻国犯边被制止。
武开阳在朝堂上只是说了一句:“此事做到还可以。”
囚禁的级别降低了:禁军撤出武湛府,但府外的岗哨巡逻未撤,武湛仍然不能出府。
后面几年温氏势力温和力,一点点地为武湛创造表现机会,终于在三年后,武开阳宣布彻底解除了武湛的禁令。
其他几位皇子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频频活动,也一个个的犯错。结果是越显得武湛的沉稳持重。
再越三年,武湛抓住一个大机会,立下了重大功劳,武开阳年事已高,趁着这次机会,水到渠成地重新立了武湛太子身份。
此后武湛被武开阳逐渐放开了参政权限。无论内政还是外乱,表现上佳。
四年后,武开阳病重,他直接宣布退位,传位给了武湛。武开阳又活了七年,他看到了武湛一步步成为一个合格的国主。
……
苏晋后面又化身了三次,每次都是面临重大抉择,考验着他的价值观,人生观。
终于在结束一个人生经历后,睁开眼睛看见眼前的一个半透明的老者身上光芒如水波那样律动着:“你是谁?”
老者漂浮在空中,微瘦,颌下胡须有一寸长,身上袍服看不太真切,微笑着看着苏晋:“你是妖兽还是人类?我怎么看着这么奇怪?”
苏晋:“先回答我你是谁?”
老头:“我就是这里,这里就是我。”
苏晋:“你是秘境的主人?”
“我只是一缕残魂留在这里等待最合适的那个人。现在我等到你了!”
“什么意思?”
“我的本体在渡劫飞升之前留下这个秘境,目的是选择一个传人继承他的衣钵,而我就是本体分出来的一丝意识。我已经不知道外界过去多长时间了,估计有一两千年吧。这这么多人当中,我最满意你的表现,愿不愿意接受我的传承?”
“前辈,你是哪位?另外接受你的传承需要我付出什么代价吗?还有你的传承对我有什么好处?”
“我名王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