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红薯藤扒拉出来,从地里刨出一串比巴掌略小的红薯,鲜带泥,一共有三个。
“杨虎娃,过来!”
叶兰亭朝他挥手。
她拿起一个红薯在衣摆上擦了擦泥土,掰成两段,递给他:“尝尝。”
杨虎娃毫不犹豫,接过红薯就往嘴里咬,顿时双眼一亮:“甜的,脆的!”
“怎么样,比你那柴胡根好吃吧?”
叶兰亭也咬了一口,笑问。
“嗯!这个红薯真好吃。”
杨虎娃三两下就把半个生红薯吃完了,还一副回味无穷的样子。
叶兰亭道:“煮熟的红薯更好吃,还可以蒸、烤、炸,总之吃法多多。生的吃了容易拉肚子。我们把剩下的挖回去,种在山脚下的沙地里,以后就能吃到这种甜甜的红薯了。”
“那太好了!我们赶紧挖吧!”
杨虎娃高兴道。
他们在找到红薯的密丛里又找了一圈,相继找到另外几簇藤蔓,挖到大约二十几颗红薯。
杨虎娃一边挖一边奇怪:“我进山这么多回,居然都不知道这种藤蔓结了这么好吃的果根,小叶村长,你一进来就找到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叶兰亭随口搪塞:“我爷爷告诉我的。”
“哦,难怪。”
叶阿公会看病抓药,还会写字念信,懂得多,杨虎娃很单纯地相信了。
上山时叶兰亭观察了,山脚下大娘挖野菜那片,全是沙地,因为靠近山体土质不适合种植庄稼,但用来种红薯却是再合适不过,沙地红薯又大又甜。
不过要想把那块荒坡翻出来需要人力,叶兰亭看了眼蹲在地上傻乐着挖红薯的杨虎娃,沉默一瞬,还是得动村里其他劳动力一起干活才行……
“杨虎娃,回去后你就挨家挨户通知,让每家派一个人,从明天开始来山脚下开荒,趁现在天气暖和,把红薯育苗种下去,等入冬就能收获了。”
杨虎娃听了,为难道:“可现在大家都等着收田里黍米,恐怕没人愿来。”
叶兰亭想了想,她官刚上任,还没什么威信力,空口白牙让村民来开荒种地,他们不愿意也正常。
她问杨虎娃:“村里劳壮帮别人下地干活一般工钱多少一天?”
“也就一两文钱吧,去镇上能多点,有三文。”
“那一文钱能买什么东西?”
“两个窝窝头。凑够五个铜板,能买一升黍米。”
叶兰亭算了算,一升米是三斤,五文钱三斤米,物价倒也不算离谱,不过古人穷,在他们眼里,两个窝窝头能抵一天的饭。
既然如此,那她就改变一下管理策略。有些机会免费给大家,人们不但不领情,还担心你是不是要害他,可一旦这个机会变得稀少,大家就会争破头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