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术闻言大喜,叫声:“宣他进来。”
平章领旨出来,将张邦昌召入金顶牛皮帐中,俯伏在地,口称:“臣张邦昌,朝见狼主,愿狼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兀术道:“张老先儿,至此何干?”
张邦昌道:“臣未见主公之时,先定下耗财之计。前曾到来送礼二次,俱被元帅们收去了。如今这副厚礼,是第三次了。”
兀术把礼单拿过来看了,说道:“怪不得两处兵马都回本国去了,原来为此。”
哈迷蚩道:“主公可封他一个王位,服了他的心,不怕江山不得。”
兀术道:“张邦昌,孤家封你楚王之职,你可归顺某家罢!”
邦昌叩头谢恩。兀术道:“贤卿,你如今是孤家的臣子了,怎么设个计策,使某家夺得宋朝天下?”
张邦昌道:“狼主要他的天下,必须先绝了他的后代,方能到手。”
兀术道:“计将安出?”
张邦昌道:“如今可差一个官员,与臣同去见宋主,只说要一亲王为质,狼主方肯退兵。待臣再添些利害之言哄吓他一番,不怕他不献太子出来与狼主。”
兀术闻言,心中暗怒,咬牙道:“这个奸臣,果然厉害,真个狠计!”
假意说道:“此计甚妙!孤家就差左丞相哈迷刚、右丞相哈迷强同你前去。但这歌童美女,我这里用不着,你可带了回去罢!”
张邦昌同了二人出营,带了歌童美女,回至城中。来至午门下马,邦昌同哈迷刚、哈迷强朝见钦宗说:“兀术不要歌童美女,只要亲王为质,方肯退兵。为今之计,不若暂时将殿下送至金营为质,一面调各路人马到来,杀尽番兵,自然救千岁回朝。若不然,番兵众多,恐一时打破京城,那时玉石俱焚,侮之晚矣!”
钦宗沉吟不语。邦昌又奏道:“事在危急,望陛下作定见。”
钦宗道:“既如此,张先生可同来使暂在金亭馆驿中等候着,朕与父王商议,再为定夺。”
邦昌同了番营丞相出朝,在金亭馆驿候旨。
张邦昌又私自入宫奏道:“臣启我主:此乃国家存亡所系,我主若与太上皇商议,那太上皇岂无爱子之心?倘或不允,陛下大事去矣!陛下须要自作主意,不可因小而失大事。”
钦宗应允,入宫朝见道君皇帝,说:“金人要亲王为质,方肯退兵。”
徽宗闻奏,不觉泪下,说道:“王儿,我想定是奸臣之计。然事已至此,没有别人去得,只索令你兄弟赵王去罢!”
随传旨宣赵王入安乐宫来,道君含泪说道:“王儿,你可晓得外面兀术之兵,甚是猖獗?你王兄三次送礼求和,他要亲王为质,方肯退兵。为父的欲将你送去,又舍不得你,如何是好?”
原来这位殿下名完,年方十五,甚是孝敬。他看见父王如此愁烦,因奏道:“父王休得爱惜臣儿,此乃国家大事,休为臣儿一人,致误国家重务。况且祖宗开创江山,岂是容易的?不若将臣儿权质番营,候各省兵马到来,那时杀败番兵,救出臣儿,亦未晚也。”
徽宗听了无奈,只得亲自出官坐朝,召集两班文武问道:“今有赵王愿至金营为质,你等众卿,谁保殿下同去?”
当有新科状元秦桧出班奏道:“臣愿保殿下同往。”
徽宗道:“若得爱卿同去甚好,等待回朝之日,加封官职不小。”
当下徽宗退回宫内,百官退朝毕。
张邦昌、秦桧同着两个番官,同了赵王前去金营为质。这赵王不忍分离,放声大哭,出了朝门上马,来至金营。这奸臣同了哈迷刚、哈迷强先进营去。只有秦桧保着殿下,立在营门之外。张邦昌进营来见兀术,兀术便问:“怎么样了?”
哈迷刚、哈迷强道:“楚王果然好,果然叫南蛮皇帝将殿下送来为质。又有一个新科状元叫什么秦桧同来,如今现在营门外候旨。”
兀术道:“可与我请来相见。”
谁知下边有一个番将,叫做蒲芦温,生得十分凶恶。他听差了,只道叫拿进来,急忙出营问道:“谁是小殿下?”
秦桧指着殿下道:“这位便是。”
蒲芦温上前一把把赵三拿下马来,望里面便走。秦桧随后赶来,高叫道:“不要把我殿下惊坏了!”
那蒲芦温来至帐前,把殿下放了,谁知赵王早已惊死!兀术见了大怒,喝道:“谁叫你去拿他?把他惊死!”
吩咐:“把这厮拿去砍了!”
只见秦桧进来说道:“为何把我殿下惊死?”
兀术问道:“这个就是新科状元秦桧么?”
哈迷强道:“正是。”
兀术道:“且将他留下,休放他回去!”
不因兀术将秦桧留下,有分教:徽钦二帝,老死沙漠之乡;义士忠臣,尽丧奸臣之手。正是:无心栽下冤家种,从今生出祸殃来。毕竟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