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我找同事I约着一起外出吃饭,想顺便问问他们部门那边的情况。
“你部门也要调整吗?”
不像我后面才升职,他从入职起,他的部门主任都会带着他出席那些和公司高层的会议,因此他对我们部门的调整也有所了解。
“没你们那么大。我们以前就很少做项目,这次也只是根据公司展战略,梳理了下部门的产品而已,没有太大的变化。”
他看起来对这次调整挺云淡风轻的。
“你怎么看现在的那些产品?听说s总带着各位部门老大们开了很多次会议才定下来的。”
“也就这样吧。这些产品都是来自以前的项目积累,以前都有些雏形了。只不过他站的高些,能通盘拉通,加上他以前一直都是做产品的,经验丰富,大家愿意听他的。”
“好吧。不过我有点奇怪怎么突然要做产品了?从公司开始做软件项目满打满算也才一年半吧,软件项目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才十个左右。而且这样一搞,本来开的人就少,还要分成三份。”
“只做项目不做产品,成本太高。而且只做项目不但不能持续产生价值,还也很难开拓市场。现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相关的业务需求很大,很多公司都争着进入这个赛道。我们公司专注做交通行业领域,而且还有那么大的野心,要业绩增长,要上市,要占领市场,没有产品怎么演示,怎么展示实力,怎么接更多项目?”
“可是其实客户都喜欢要为他量身定制的项目,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产品。你看我们在上家公司的产品,客户买了产品后做二开都要很长时间。”
“但是你想过没有,在宣传和投标的时候如果没有产品,客户怎么会选择你?中标后如果没有产品,怎么可能快地交付给客户?”
“可是我们目前这些资源怎么可能做出有竞争力的产品?那三个业务系统也就算了,我们中台组的那个中台产品被领导寄予厚望的,身兼数据、算法、架构还有ue这些中台功能呢。”
“心有点大了,能把数据中台做好就不错了。不过这只是规划呢,后面做不做再说吧。”
“哎,这个中台不容易整呀。你看那些大厂都是摸爬滚打好几年,而且投入的都是大佬,才做出来的成果。我们部门就没几个资深点的开人员。”
“我们部门也没比你们好到哪里去。我上次开会的时候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不过他们的精力现在还只是放在产品体系梳理和归属部门上,还没到讨论怎么实现上。所以被无视了。看看后面他们有什么招。”
又过了一周,产品体系和每个产品线的规划终于都确定下来了,转型重组的事情也跟着官宣了。由于这次变化比较大,院长特意开了个部门会议对调整方案做了说明。但是普通员工哪里能体会到背后的原因,表现地很茫然,有些人甚至都不清楚“产品和项目有什么区别”
。
不过那接下来的一年里,由于各种原因,每隔几个月组织架构都有或大或小的调整。因此后来大家都麻木了。反正怎么调整,他们的工作并没有本质上的变化。而且调整来调整去,也没有见着有多大的改进和收益,所以不少同事吐槽部门的这些调整都是“换汤不换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