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鼎锅的用途 > 第110章 办学(第1页)

第110章 办学(第1页)

第11o章办学

学堂开起来了。八岁以上的孩子都入学,最大的十二岁,一共十三个。

现在他们上午跟着姚顾生和解招喜读书识字,下午帮着大人做事,别看他们年纪不大却是大人的得力助手。

姚顾生先教他们《三字经》,他没有《三字经>>的本把,本把在他的脑海里。

他不能带着弟子们念白口经,就把传授的内容写在纸上,人手一份。

第一天教“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头天晚上他把这两句在十三张纸上抄了十三遍。

接下来每学两句新的都要做这么多手脚,这项工作占用了他不少读书时光,他不能荒废学业只能熬夜弥补。

解招喜见了姚顾生眼角的红丝就知道他熬夜了,于是她接过了抄写这件事。

他只要写一张样本,其余的十二张由她来抄写。

她现笔墨纸张消耗过快,照这样下去不出半年现有的纸张会消耗殆尽,到时姚顾生都没有纸写了。

有心的解招喜明了一种新“纸”

,她让弟妹们削了一些竹片,把要学的内容抄在竹片上。

随着识字量加大功课加深竹片也不断加多,每个学员面前都有一大堆竹片。

姚顾生只需把所学的内容讲解后带着大家读上几遍,剩下的熟读、复习、巩固等就是解招喜的事了。

解招喜先带着弟妹们一字一句地读,接着她读一遍弟妹们读五遍。

然后让读熟了学弟学妹带着大家读。

差不多读熟了她起个头让大家一起读,这时她用竹片有节奏地敲打桌面,学弟学妹们也学着一边用竹片敲打桌面一边读。

解招喜原本爱好武功,因为姚顾生痴迷读书她也爱上读书,自然她不会因为忙于读书识字而疏于练武。

同时她还要求学弟妹们文武双全,大家读熟了一节文字后就丢开本把离开座位在中堂排好阵势,以背诵所学章节当口令练起拳脚。

解招喜在前面领队,背一句配上一个动作,后面的弟妹们照着背一句做一个同样的动作。

锅底下男孩子从小跟着父辈们在外活动,八岁开始习武,练起来得心应手。

每到背书这个环节男孩子们欢欣雀跃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锅底女孩子从小跟婆婆妈妈在家,接触的是针绣、弹唱,解招喜是个例外。因而女孩们做这个活动笨手笨脚的,言行很不配套。

她们对这项活动提不起兴趣,相反还当成一项负担。

解招喜投其所好,把《三字经》当歌词配上从祖母那里学来的调子,一字一句地教她们唱。

嘿,女孩子们有了劲。

在学弟学妹们练武、唱歌时解招喜弹起古筝伴奏。

姚顾生每每教授新知识之前要考查弟子们的旧课,无论是背诵还是解读弟子们都很流利很到位。他一改视这些孩子为野鹿的看法,感觉弟子们有着乎行常的聪明。

一天,他授完新课后没有急于离开,站在一边看弟子们如何消化这些内容。

一场别开生面的集读书与武术、歌舞、娱乐结合在一起的表演让他耳目一新,他被深深吸引住了,忘了自己的正事。

姚顾生开始教他们习字了,人手得有一套笔墨纸砚,可现在严重缺乏这些东西,尤其是缺乏纸张。

解招喜有办法,她刮下锅底烟墨参些水搅拌做成了墨。用鹿毛和水竹管做成了笔。

笔墨易做且可再利用,竹片难得做还写不了几个字,写过字的竹片只能当柴烧。

解招喜又现了一种新纸张,解决了缺纸的问题。

每年竹笋开枝长叶时外面的壳自动脱落,锅底人没有让笋壳化作泥土充分挥了笋壳作用。

作防风遮雨材料,作包装材料,作鞋子、鞋样等等。

现在解招喜又将竹壳开出新的用途,作纸张。

干笋壳几乎都是卷曲的,要展平。

把笋壳放到水中浸湿,待舒展开后用竹片夹着放在阴凉处晾干。

笋壳的一面是白色的可用墨水在上面写字,一面是麻黑色的用墨水写不明。

锅底人有烧石灰的技术,石灰用来消毒杀虫、防潮防腐,作粘合剂。

解招喜马上想到了用石灰作颜料,把石灰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后挖一坨来,加少许水搅成糊状就可以写字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