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不是青铜的了。
莫名其妙又被注视了的刘彻:……
没完了是吧!
作者有话要说:
第21章第二十一课古代人
“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甲骨文记事的内容以及它们的造字特点又是什么呢?”
李晓诗抛出问题,然后开始用课文自问自答。习惯了总会被人打断提问,所以她现在有时候干脆在念完一段课文之后自己再根据老师讲过的或者是记下的记做补充。
“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铜器,还有铜镜啊什么的。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和种类就都一起变多了,主要是拿来吃饭喝酒祭祀打仗的。这也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地位的象征——”
“哎呀,其实现在去博物馆看到那些青铜器,也会觉得好厉害。古人的智慧真的是难以想象的。”
秦汉唐的常驻观众们都有点沉默。
不知道私信、没私信的还好,过私信的这些人心里真的是抓心挠肝地痒痒。
谁要听青铜器甲骨文啊!我们想知道那个“灾难”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也就只有有幸被这节课再次选中投放的商周众人听得还滋滋有味。
商:说我们呢。
周:上次什么公元季度夜苏的,听不懂,再听听青铜器吧。
李晓诗翻页,摇头晃脑:“商周时期的工匠已经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1。”
说到青铜,李晓诗想到学到这课的时候特地咨询过老师的内容,又好心地补充:“但是‘掌握了比例’指的是铸造的比例,拿来吃饭喝酒的话还是对身体有害的,要注意哦!”
正在李晓诗面对着沉默的众人,一板一眼念课文、又自娱自乐做注解的时候,李珉拉着行李箱转开了家门。
李妈妈今天还没回来,李珉自顾自换鞋,把行李丢回屋子,就往楼上妹妹房间去了。
李晓诗:“虽然最好别拿来饮食用,但青铜器的出现和展象征着我国早期的文化展和社会技术力的进步。像是安阳出土的司母戊鼎啦,就是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这可是中华文明的代表!还有妇好鴞尊啊杜岭方鼎啊什么的。这些都是黄河流域附近出土的,但是别的地方也有。比如三星堆就是四川的,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青铜树、青铜人像,都是很有名的。这可都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呀!”
李晓诗身有荣焉地赞叹着,跳到下一栏。
商朝人眼睛都不眨,听着这个名字,哇!听听那个名字,又哇!
其他人就都有点兴致缺缺了。
想听带劲儿的东西,你怎么老是说过去的“文化”
“技术”
,那再厉害也没他们厉害啊,他们对这些真的不感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