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刊说的点背的李广自裁死了以后,李广的儿子李赶就去揍了卫青,卫青当时也是觉得李广的死很可惜,而且也比较理解家属当时的悲痛心情,所以当时卫青就没有再提过这个事。
但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他可不吃这一套,好小子你敢揍我舅舅?你给我等着!
于是霍去病就在一次由汉武帝举办的狩猎团建中,找机会就一箭射死了李赶。
按理说当时霍去病这就是故意的,但是因为霍去病当时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所以当时汉武帝刘彻就把这个事给压了下来。
这个事说实话就是汉武帝办的有点太不地道了,但是当时即便是这样,李广的孙子李陵仍然还在为大汉王朝鞠躬尽瘁。
现在大家还记得那个饭桶的2师将军李广利吧?当时这个货出征大碗的时候,李陵就主动找汉武帝请战,要求率军与匈奴作战,然后好以此来策应李广利。
结果汉武帝刘彻当时给了李陵五千步兵,让他去和八万匈奴作战。
虽然这个人数上的偏差很大,但是李陵不愧是李广的孙子,一战就打的匈奴八万人满地找牙。
而且李陵当时还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吸引匈奴主力逐渐接近大汉边境,结果这就让匈奴总是认为李陵的部队是有埋伏的,所以就一直和李陵拖着打。
可惜当时李陵的部下出了叛徒,在最关键的时候出卖了李陵,后来得知了李陵手上只有几千人的匈奴,就派出了主力部队去一举消灭了李陵的部队。
当时被匈奴俘虏的李陵,也和当年的张骞一样假装的投降了匈奴,假投降以后的李陵其实是一直再想办法跑回去,然后继续拉队伍和匈奴干。
但是汉武帝刘彻一边,在得知了李陵战败以后,就错误的认为李陵也战死了,如果李陵当时真的战死了,那么刘彻就可以拿这件事做文章,然后好以此来激励士气。
刘彻这边刚把李陵的治丧委员都给准备好了,结果李陵这孙子投降了,然后这么一弄刘彻不但是不能激励士气,反而还打击了士气。
于是大雷霆的汉武帝就打算制裁李陵,就在这个时候仗义执言的太史令,也就是撰写了《史记》的司马迁就跑出来给李陵辩解。
司马迁认为李陵是武将世家,所以他肯定是假投降,而且算是李陵真的投降了就凭李陵的战功,他也比一些没有太大作用的将军要好的太多。
结果司马迁的这句话,就正好戳中了刘彻的肺管子。因为司马迁所说的一些没有用的将军,其实说的就废物将军李广利。
因为当时虽然说李陵投降了,但是李陵投降之前还斩杀了匈奴一万多人。而李广利虽然没有投降,但是李广利手上的几万大军却在大碗打了个寂寞,也可以说是寸功未立。
一个寸功未立的将军没有立下任何的战功,这确实是不如手上只有五千人的李陵。
现在问题的重点是,李广利是刘彻爱妃李娃的弟弟,也是自己的小舅子,你司马迁非说领导的小舅子是废物,而且还不如一个投降的李陵,这个话其实也是在说汉武帝用人不当,所以这个话领导当然就不愿意听了。
关键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又传出了投降的李陵,现在率领匈奴大军回来倒打一耙,而且还正在攻打长城边境的谣言。
这下司马迁到了血霉了,这位司马迁本人自幼就跟着父亲学习怎么注史立传,而司马家族的追求就是要写一部详细的历史书籍。
所以司马迁早在青年时期,就游遍了全国各地,而且还从中整理了很多历史上生的事情,等司马迁的父亲去世以后,司马迁就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开始继续编写史书。
现在因为司马迁为李陵多说了几句话,就被刘彻定罪,倒霉的是司马迁还落到了酷吏张扬的手里。
这位张扬是历史上有名的酷吏,这位就是专门去研究酷刑的这么一个人,你想司马迁落到这位手里还能有个好?
最后司马迁也是被定为了死罪,而当时的死刑犯是有两种办法可以免除死刑的。一个是缴纳五十万的罚款赎罪,还有一个就是接受宫刑。
大家都知道宫刑吧?受了宫刑的人就可以练《葵花宝典》了。但是当时《葵花宝典》这套武林秘籍貌似还没问世。
还有就是大家都知道“士可杀不可辱”
这句话吧?司马迁家里世代都是文化人,怎么肯定去接受宫刑这种刑法。
还有就是当时的司马迁已经是人到中年了,如果接受了宫刑那这丢人就丢大了。
但是司马迁的家里又穷,指定也是拿不出五十万。于是最后为了可以继续完成父亲的遗愿,司马迁只能接受了宫刑。
后来也就是这个原因,从此以后司马迁就闭门不出,而且再也不管朝廷的事了,你爱谁谁,以后要是再多管闲事我就是狗。
最后!司马迁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最终完成了《史记》这部巨着,为我们今天留下了从三皇五帝到汉武大帝时期的,中国三千年的历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