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到沮授毫不犹豫且毫无顾忌地率先开口说道:“主公啊,这两位将军所说的话固然存在一定的道理,然而他们所提出的观点与我们当下所处的立场并不相符。如今主公乃是身负安东大都护之重任,率领着军队前来干涉高句丽国内政事,并且肩负着皇帝陛下赋予的使命和职责,负责主持高句丽国王位的继承事宜。那么请问主公,在此种情况下,您究竟凭借何种缘由,派遣兵马去攻打同样处于大汉统治之下的公孙度呢?”
稍稍停顿了一下后,沮授紧接着再次声道:“诚然,现今公孙度竟敢妄自尊大,自称为平州牧一职,但此等称号并未得到汉廷官方的认可与承认。而且他竟然擅自调遣军队侵入高句丽的领土范围之内。或许主公您能够以汉廷代表的身份对其加以斥责指责,然而此刻绝对并非是您向他动手出击的最佳时机呀!您不妨静下心来,仔仔细细地思考一番。要知道,我们此番出兵的初衷可是为了收复那曾经属于大汉的玄菟故地啊。只是目前而言,我们尚处于暗中蛰伏、积蓄力量的阶段。依属下之见,万万不可轻率地主动攻击公孙度的部众人马。所以恳请主公务必慎重考虑,再三权衡之后再做决断!”
赵云听完之后,瞬间变得哑口无言,因为他深知沮授所说的话不仅合情合理,而且还十分明智。倘若此时就将他们收复武州以及原本属于玄菟全境的决心公然昭示天下,那么确实能够名正言顺地出兵去讨伐公孙康,并借机给公孙度安上一个私自离开辖地、率领军队擅自越过边界的罪名。
然而,目前并非是公开这一计划的最佳时机。要知道,在高句丽这片土地上,依然盘踞着三股强大的势力。所以,赵云不得不以一种正义凛然的姿态来行事,暂时还无法将恢复原玄菟全境的真正意图暴露出来。
尽管心里对公孙度的所作所为感到极为不满,但赵云仍旧强词夺理地反驳道:“公与啊!咱们怎能眼睁睁地看着公孙康的兵马在那鸭绿江中游一带肆意妄为呢?如果我们对此无动于衷,那咱们武州还有何颜面去面对天下之人呐?”
他一边说着,一边挥舞着手臂,似乎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自己话语的说服力。
沮授听完主公的话之后,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然后拱手说道:“主公所言甚是!以和为贵,自然是上策。咱们不妨先采取温和的手段,向那公孙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属下愿亲赴公孙康所部,当面勒令他即刻率领部下撤出高句丽之地。倘若他能够听从劝告,主动退兵,自是皆大欢喜;如若不然,主公再行定夺是否要出兵将其驱逐出境。”
沮授心里很清楚,这其实是赵云最后的一丝倔强了。作为主公麾下的得力谋士,他深知自己此时必须挺身而出,尽最大努力去化解这场潜在的冲突。
毕竟,战争一旦爆,高句丽的局势必受影响。而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不仅能避免不必要的伤亡,还可能为双方带来和平共处的机会。
当然,沮授也明白这次出使任务充满变数。成功与否难以预料,但无论结果如何,至少他们会争取到一些时间和空间来应对局势的展。
而且,等到他出使归来之时,赵云想必早已返回国内城。届时,镇东军便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进或退的策略。更何况军中还有智谋过人的卢植以及善谋奇策的贾诩坐镇,如此一来,无论是制定战略战术,还是筹划后续行动,都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万无一失。
赵云听完之后,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深思之中。过了片刻,他缓缓开口道:“军师所言之意,乃是由您亲自出马去充当说客?然而,仅止于此,恐怕尚不足以成事啊。再者,那公孙度绝非正人君子之流,倘若他趁此机会将军师扣押下来,对于我方而言,无疑将会遭受重大损失。因此,依本侯之见,此举实非上策!”
沮授闻听此言,心中不禁暗自思忖起来。遥想当年,董卓曾派遣贾诩前往平阴县出使,结果却遭遇到了自己如今的主公赵云毫不留情地将其扣留,并收归己用。
实际上,当时之所以如此行事,无非是因为董卓身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但若是换作其他各路诸侯相互间的遣使往来,这般行径着实令人所不齿,通常情况下几乎无人敢于这般作为。
沮授低头沉思良久,终于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看向赵云,拱手施礼道:“主公!依属下之见,不如如此行事——您派遣文远率领第二骑兵旅与属下一同前往出使。如此一来,既有武力相随以壮声威,又有礼节周全以示诚意,此次出使成功的几率必然大增。谅那公孙康即便心存歹意,也决然不敢贸然私自扣押属下!”
赵云见到沮授已然作出退让之举,并给自己留足了面子,心中暗自思忖一番后,觉得确实不宜再固执己见地坚持先前的想法。实际上,沮授之所以如此行事,其内心深处所期望的乃是镇东军的行动能够更为稳健一些。
倘若赵云在今日果真改变行军路线,转而攻打公孙康的话,那么不管这场战事最终胜负如何、得失怎样,都势必会让公孙度找到借口插手干预高句丽方面的事务。如此一来,原本就颇为错综复杂的高句丽局势必然会变得愈难以掌控。
就当下的情形来看,只要赵云率领大军顺利返回国内一带,凭借着镇东军兵力强盛、士气高昂以及他这位主心骨的归来,便可将高句丽的局势牢牢地掌握在手中。然而,此时此刻偏偏又有其他敌对势力趁机介入其中,这对于局势的展而言,绝对不可能产生任何有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