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随着她身体重心的偏移,翘起来的静室也找回了平衡。原本处于低处的半边房间又缓缓地起来,左右两边接近水平。
她赶紧随之调整姿势,紧缩在蒲团上。
果然,蒲团就是“翘翘板”
的中心点。这也幸亏房间狭小,中心点至四边的墙面都距离不过2米内。
很快,静室重新恢复了平衡。
江一冉缓缓调整姿势蹲在蒲团中间,这才算长吁了一口气。门就在身后2米内,但要过去开门,房间就会再次向门边倾斜,而前提条件是那周四方“小屁孩”
没在外面反锁。
但可能性几乎为零。
他诱她上来,绝不只是为了看看牌位和画。
江一冉慢慢站起身,凝视“花苒公主”
的画像,她本以为底部那一行小字
是为悼念她而写,但其实并非如此,那居然是一诗——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蝇头大小的小楷只工整地写了上半段,诗尾那千古名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似乎只在“周渔”
的不言中。
《锦瑟》是一极晦涩难懂的名作,有说是悼念亡妻之诗。也有说,那不过是诗人对流年无情的感叹。
周家老祖宗“周渔”
会选择这诗写在亡妻的画像上其实也不足为奇,毕竟他和明朝“花苒公主”
的婚事至今都
没有一个真实的说法,非常离奇。
据说周渔年少博学,17岁中举,23岁金榜题名,中状元,入翰林,还曾为皇帝、太子讲经读史。
皇帝对其极为欣赏,欲将爱女“花苒公主”
许配给他,但尚无婚约的他竟十分犹豫,最后更是当场婉拒。
有传闻说“花苒公主”
因此心生不满,私下出宫见他,却在当天不幸遭遇地震,因此香消玉殒。而周氏一族也在地震中几乎灭族。
唯有周渔不但活着,还毫无损。
皇帝痛失爱女,一怒之下直接下旨将“花苒公主”
许配给周渔,命他与公主冥婚,成了公主的念想。
但也有说法是,周渔早在地震中英
年早逝,周氏一族为免遭皇帝震怒带来的灭族之灾,主动请旨周渔与公主冥婚。
但不论是何种说法,周渔和“花苒公主”
都是一对有缘无份的夫妻,只是对周氏后代而言,周家老祖宗与公主的婚姻是一段风光的锦上添花。
眼下这两副画像估且不论是不是明朝真迹,既是挂在静室,用意就是要让周家后人静心反醒,但如果是这样又为什么要把静室设计成“翘翘板”
形式,而不是正常的房间。
为了让反醒之人不能心猿意马,在蒲团上保持平衡,专心悔过吗?
还是说不但要让其悔过,还要让悔过之人牢记教训,不要踏足此地?
但就算两者皆有,供桌,卷轴,这些东西又是怎么搬进来,怎么在不平衡的状态下固定的呢?
想到这,江一冉从牛仔裤口袋里抽出微型小手电筒,朝供桌照去。
供桌是极少见的双层供桌,此时大概呈45度角倾斜,供桌下层摆放有三个供盘,里面各放有九个供果。
上层的最外侧左右各有一瓶鲜花,鲜花旁边为烛火,同样一左一右各有一盏。烛台虽也在倾斜之中,但烛火仍奋力向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