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人跟了上来。
“加1oo也不卖。”
卢宝璋也还照相。家里的那个海鸥12o相机。还是他前年用别人送的外汇券买的。
一些人到了深圳。又去中英街转了转,买了些食品和衣物。满满的装了两提包,小推车还是有用。
一路上除了小林。三个人都很高兴。这次香港回来,满载而归。他们也没想到大巴会给他们买那么贵重的家用电器。
卢宝璋买上了回程的票。小林票还是他出钱,火车票买到了石家庄。至于石家庄到阳城的票。他怎么回,卢宝璋也不关心,他真的后悔。见面就不应该带他来。小林兜里有钱,在中英街上买了很多东西,带回老家去。
“明天谁和我一起去郑州,大伯给买的家电已经到了?”
晚上一家人在吃饭时。拿到了,传达室送来的提货单。
“我不去,明天还得上班呢。”
卢希说。
“爸,他们要是没人去,我和你去。”
卢剑说。
“你就不能请上一天假?”
卢宝璋对自己的大儿子。有些不满意。去香港钱是你自己不去的。大伯给你买的冰箱。你总该自己出钱去提吧。你是家里的老大。怎么就不能承担起家里的重担。
“行,我请上一天假。”
卢希有些不耐烦的说。
“给你们买的东西,你们都不自己去提。还得爸爸去提。白养你们了。”
卢剑插嘴。
“一边儿去,”
卢希说。
“你们就是偏心,我大伯也偏心,怎么就没有我和四四的。”
卢剑说。
“你们还没有结婚,而且一个人只能带上一件免税商品。”
卢维爸爸说。
“那个松下收录机不是你也拿的了。那个机器很贵的。”
“我不要。”
卢维插话说。说实话,芦苇也很喜欢那个松下收录机。自动反转。比格格买的那个收录机,不知道高出几个档次。关键是音质好,还带了一个很好的索尼耳机。
“四儿,随身听咱俩一起用。你正好也能听听外语。”
二哥说着。走到了房间。又拿起了收录机,听起了歌曲。
也许是台湾的永京大哥。忘记了吧电源适配器一并赠送给爸爸,也可能他这次旅行就没带。所以听这个收录机,只能用电池。一副电池也停不了多长时间。
适配器在大6没有销售。二哥找了好几家都没找见。买了个1o字万能电源适配器。有一个插头,稍微大一圈。二哥每天拿着砂纸打磨着。打磨了三四天。才磨细。终于可以不要再为点池愁了。每天报的收录音,待在家里。戴的耳机。时不时的哼上几曲。
卢维买了两对充电电池。还有充电器。充一晚上电。也就利用上三个小时。只有到了每天晚上。二哥出去。卢维才能用上收录机。爸爸给他规定。收录机只能在家用。不准他带出去。他带出去。不出两天收录机就不知道转到了谁的手。
“四儿,过来看看这彩电怎么用了。”
货物是爸爸和大哥一起去。本来姐夫不打算去。后来也跟着过去。可能买的冰箱,两个冰箱。别买的不一样。自然姐姐告诉他是买的都是一样的东西。
“这底下是不是放录像带的,”
二哥问。看的崭新的电视机,还带着遥控器,遥控器还能插到机器的收藏盒里。轻轻一按就弹了出来。
“可能是吧。”
卢维也凑了过来。家里那台日立黑白电视机。和这个彩电一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那怎么打不开。你看这遥控器。这上排键是控制电视的,大排键明显就是控制录像机的。”
二哥研究了半天也没找出,机机上那个是怎么打开的。卢维爸爸研究了半天。也没找出打开的方法。
电视机的屏幕下面的面板上面写的push,
“你使劲推一下。”
卢维看到了英文单词说。咔哒一声。条型面板下来了。二哥有些失望。上面出了一排调整电视的按钮。并不是他期望的录像机。
姐姐和大哥一人一台东芝冰箱,大哥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冰箱自然就放在了。大哥住在那间房子里。那时候家里的冰箱才刚刚兴起。挺费电。冬天用不着。只是夏天才开开,能取一些冻块,或者在冷冻室里,冻上几个西红柿。冻得硬邦邦的。吴炜常常拿出来当冰棍儿吃。直到大伯第1次探亲回来后。冰箱才用起来。每天吃不完的剩饭,会放到冰箱里。那几年冰箱里的肉蛋。渐渐多了起来。用起冰箱了,电没有增加多少。电表就在家里。每月会有人上门查电表。电表就在大门前门框上面。定在一个木板上。松松垮垮。随时都有掉落的危险。
电工懒得动他。后来才知电费没有涨上去。是电表被大哥动了手脚。并接了一条电线。虽然开了很多家店。电表转的依然慢悠悠的转。直到房子被拆迁,这个小秘密也没被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