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动土开工
里正进屋拿了几张纸出来,递向陈帆,说:“姑娘,这是房契地契和你的户籍。等会儿我们就去房子那里看看,线都给你画好了。”
陈帆接过那几张纸,激动地看着:“我有户口了,不是流民了!我有房契地契了!爸爸妈妈,我有田有房了!”
陈帆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情绪。
房契上写着宅基地的位置、面积和户主的名字,还画着地的形状。这张纸,就是土地证和房产证合二为一了啊。
地契是有两张的。
一张地契上登记的是那块长满荒草的地,写着田的位置、单价和总价,方方正正地画着十亩田的形状,长和宽的数据也都标在上面,长二百四十步(三百六十米),宽十步(十五米)。
另一张地契上的是那块大盐碱地,画了个大方块,标注了位置和数据。
地契上还真的写明了“含田埂”
,还写了“含路径”
。谁要是想占她的田埂和马车道也是不行的。
陈帆把纸收好,跟着里正走出了门。
他们很快就来到那块宅基地。地上用石灰画着个长方形。那是她的宅基地。
两位小厮已经在那里摆好了案桌,大少奶奶带着陈帆把需要的物品一样一样地摆上桌。
待里正说吉时到,大少奶奶叫陈帆点香。
陈帆手握一整柱香,李管事说着吉利话,叫陈帆叩拜土地神,向东南方举三举叩拜财神和喜神,向西北举三举叩拜福神,然后又说了一大串吉利话。陈帆没怎么听懂。
把香插进香炉,陈帆拿着铁锹挖了第一锹土。土很硬,她没能锹起多少土,只是在地皮上刮了一下。
王大梁很快就带着几个村民过来了,开始拉绳量尺寸,撒石灰画线,画得特别细致。
王大梁他们在这边画着,陈帆他们就搬着案桌去了田地那边。田地那边也要举行一个动土仪式。
对于陈帆来说,这是她第一个大项目的开工仪式。
村北盐碱地几乎已经站满了人,本村的,外村的,甚至邻县的都有。陈帆他们在宅基地的时候,那些人也不过来看热闹,就等在田地那边。反正盖房子画个线没什么稀奇的,远远地看一下就行。买盐碱地可是水乡富地的稀奇事儿,这几天越传越广。现在农田里的活儿不怎么多了,很多逮得着空的就想来看个新鲜,看看这地到底可以怎么弄,会弄出个啥样儿。
这么多人参加或围观这个项目开工仪式,还真是热闹非凡,人气够旺了。
里正帮他们请的挖沟工人也都到了,扛着铁锹或钉耙。
陈帆看着那黑压压的一大群人,惊住了,那得有好几百人的吧?
里正向陈帆介绍:“我们王家墩出了二百名青壮年,三家庄出了一百二十人,下桥村出了八十人。这是三家庄的张里正,这是下桥村的梁里正。”
陈帆愣愣地和两位里正行礼见过,忍不住看了王里正一眼。
才半天的时间,你就找了三个村的四百人马,这是什么一呼百应的本事?这要是在战场上,你应该也是个能带兵的吧?
再看看这四百人,排得整整齐齐,衣服颜色都分得清清楚楚:下桥村的是黑色衣服;三家庄的是灰色衣服;王家墩的是亚麻色衣服,有深有浅。有些人的左手臂上还系着一根红布条,可能是小组长。
这四百人要是打群架,会是怎样的场面呢?
李管事又说了一段吉利话,陈帆挖第一锹土。她吸取了刚才宅基地那边的教训,铁锨垂直用力下去,白地破了皮,切了进去,她再撬一撬,挖起来一锹尖尖土。
陈帆动土之后,四百人就分散到田地各处,挥动起手中的工具。
一钉耙下去,钉耙在地上蹦了一下,围观的人群哄堂大笑;一铁锨下去,铁锹也没见扎下去,看到的人又是一阵大笑。
盐碱地的一大特征,就是板结。土是僵硬的,白花花的盐层块儿也是硬梆梆的。但是盐再硬也不会比石头硬,土再怎么板结也不用担心耙到石头。所以,除了刚开始那两下出点状况,后面挖的挖,锄的锄,都能进行下去。人群哄笑了一会儿,也不哄笑了。
挖出来的土直接抛到车马道上就好。这片地比别处低了差不多有一尺,需要填土抬高。
工人们在忙活着,看客们也继续看着聊着。有人是来这里开过荒的,他们过来是想看看陈帆怎么处理这块地。
“我当时怎么就没想到挖条深一点的沟来排水呢?”
有人呢喃着。
排水沟他们是肯定会挖的。种菜的人都会在菜畦的周围留出排水的位置。只不过,他们的排水沟可能挖得不够深,田地的排水还是不够畅。
“我当时要是把地再垫高一点,说不定就能种好庄稼了。”
“可是那么多好土从哪里来呢?挖沟总共才挖出多少土来?还都不是好土,熟土就更谈不上了。”
有人把问题提出来了。
勤快的人在交流土地改造,大部分人当然还是看热闹。
“挖了水沟可以排水,可这盐碱地不还是盐碱地吗?”
“过两天下场雨,这水沟就先满了,这地里的水还排得出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