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志搏云天意思 > 第40章 只差一味药(第3页)

第40章 只差一味药(第3页)

两人在库房走了一圈,从大包装来看,还就是黄娟所说的那几种和其他不一样。而且最新进来的药,也换成了原来的供货商。

丁家宝也就放心了,他根本就没想过,要将这种事作为把柄要挟别人,他只是想好好为患者服务。

打开那几种药材检查了一下,现其他几种都没问题,还就半夏有问题,所以事情就更简单了。

黄科长让库房将所有有问题的半夏封存,又让药房也退回已经领出的半夏,给他们换成正确的药材。

回办公室的路上,黄科长给黄娟打了个电话,将实际情况说了一下,让赶快将有问题的药材替换掉就行了。

重点提了一下,这件事是我们丁助理现,并指示这样处理的。在这个交际花跟前,也给丁家宝卖个好,并且说哪天得空,让她请丁助理吃饭。

丁家宝还是用原方,将半夏换成正确的药材后,喝了两剂,患者的症状就减轻了很多。

又根据实际情况,对方中的药物进行了加减,一周后,患者出院回家调养。

丁家宝叮嘱患者,一定要少吃少喝,尤其是要少喝水,这个是他反复嘱咐的。

因为一般要是让患者少吃,患者都能理解。但是要是说让少喝水,大多数患者都不能理解,因为这是第一次听到。

在丁家宝看来,很多病都是由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受损引起的。而导致脾胃功能受损的一个很大因素,就是那种多喝水错误的思想造成的。

他想通过自己的几个典型案例来阐述这件事,让大家相信,那种多喝水排毒的思想是错误的,可惜论文没有审核通过。

现在只能是让那些,接受过自己治疗的患者,先接受这个思想。他还是定期的回访那几个特殊的病例,让患者都感到很温暖。

所以,很快的,丁家宝又有了第三个外号,很多受益的患者和家属都亲切地叫他“戒水大夫”

丁家宝现在也在逐渐地形成了自己的治病风格,就是所有病都先考虑从脾胃入手。

从古至今的名医中,丁家宝最认可的就三个人,东汉的张仲景,清朝时期的叶天士,民国时期的张锡纯。

他认为这三人,在不同的时期,对中医的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了,没有晋朝的王叔和来整理伤寒杂病论,大家估计到现在都只知道张仲景这个人,并不知道有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这两部医学经典。

但是在丁家宝看来,王叔和也有一点儿小的失误,就是在整理伤寒杂病论时,有些地方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改编,从而失去仲景本意。

虽然王叔和也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但是也不能说他对伤寒论的理解就肯定是对的。

对于丁家宝来说,他认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留原着的完整性,如果自己存疑,或者是有不同的理解时,应该在旁边做备注,而不是直接修改原着。

中国的名医录中,有上千个名医,基本都对伤寒论进行过批注。但使用的版本都是王叔和版的,真正的仲景原书早已不知所踪。

中医以前一直是没有这派那派的说法的,但是从宋末元初,开始出现的金元四大家,所着的医书中,才有了明显的流派特色。

在丁家宝来看,这是中医的一种倒退,金元四大家中,张子和被称为吐下派,因为治病擅长使用吐法和下法。

李东垣被成为补土派,因为治病都是以补脾胃为主,这倒是和丁家宝现在差不多,应该说,丁家宝有些在向李东垣靠拢。

刘完素被称为寒凉派,因为他的学术观点就是,万病都是火作祟,擅长使用清法。

朱丹溪则是滋阴派的代表,因为在他看来,所有的病都是由于体内的阴不足造成的。

对于这些不同流派的不同观点,当初周老爷子就让丁家宝做为一项长期的作业。一直思考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谁的观点是对的。

从现在丁家宝治病的经验来看,好像李东垣的观点更正确一些。

但事实上,丁家宝也知道,单纯的这样考虑问题,也是很浅薄的。

因为几位名医生活的年代不同,居住的地域也不一样,所以接触到的疾病谱也是不同的。

而且,他们都是一代宗师级的人物,如果这么简单地看了人家的病例和着作,就武断地说人家是什么什么派,本身就是对前辈的不尊重。

有可能你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他就对这样的病例做过专门的总结,或者是都整理了,可是其他的病例和书籍还没被后人现而已。

也有可能是他们的弟子学艺不精,只对这一部分学的比较透彻,所以就推崇这些治法。

就像几千年以后,如果人们看到了丁家宝写的关于少喝水的论文,就认为这是戒水派代表,那也是不负责任的。

因为很多病,丁家宝也是允许多喝水的。只是他觉得没必要为了喝水而喝水,身体需要了就喝,不需要就不要喝而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