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谢凡来说题目不难,照旧还是先打一遍草稿,仔仔细细通读,检查有没有犯讳和韵脚,最后干干净净地誊写了一份。知府大人不在堂上,也没有面试,所以早早地递交了卷子。刚好有三五个考生也领了牌子,便一同出去了。出来考场,见到祖父和自己家小厮福顺都在等着,旁边还有早已经出来的李宁和李6两人的小厮,只是不见6平友。
众人又一起等了一会儿,也没见到6平友出来。其他考生都66续续出来,渐渐人都没有了,天色也要黑了。谢老秀才只好对谢凡李宁两个说:“考生都出来了,天色也晚了,平友或许交卷最早,已经先回去了。我们也回去吧。”
几人一同回到张家小院,果然见到6平友早早在等着了。谢凡见了6平友就问道:“我们都等了6兄好久也不见你出来,原来是这次考试十分顺利,所以最早交卷,恭喜6兄。”
6平友却没有说话,支支吾吾说:“哪有哪有”
。倒是一旁的李宁呵呵呵笑了几声。因为时候晚了,张家仆人刚刚备好了饭菜,来招呼几人用饭,几人也就没再多说。
饭后谢老秀才又招呼三人把今日考过的文章默出来,晚上点灯一起把文章都看了。看完谢凡和李宁的文章,都笑容满面,说一定能中。到了6平友的文章,谢老秀才面色一沉,说:“这文章立意差了些,恐怕是不好说了。平友,以你的学问,文章不该做成这样。”
6平友默默无语,只是低着头。6平友在三人中最长,因为已经考完,谢老秀才也不好当着谢凡李宁两人的面多说6平友。只是吩咐三人早早休息,明天一早向张家辞行,一同回家去。三人也就各自回房休息,在府城住了大约一月,终于可以回家,谢凡和李宁都十分高兴。
谢凡高高兴兴回到房间,又翻开《天工开物》看了半宿。第二天大早上起来,老秀才带着三个学生一起给张掌柜和老夫人行礼辞行,又把来时见面的磕头寒暄流程又走了一遍。谢凡因为昨晚熬夜看书,忍哈欠忍得十分辛苦。悄悄打哈欠的时候,斜眼看到6平友,现他也眼下青,精神被掏空的样子。暗暗有些奇怪,不知道这人晚上干嘛了,也是没睡醒的样子。
终于又走完了流程,一行七人出回到溧水县。然后分道扬镳,李6两人带着小厮回了6家,谢老秀才带着孙子和福顺回自己家。
到了谢家,谢凡看到谢家这小小的屋子,也不很气派,甚至有些破旧,和城里张家的三进大宅子自然是没法相提并论。但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谢凡还是觉得自家宅子最好,又温馨,又舒服。见谢老秀才和谢凡回来,6氏和家里众人都十分高兴。孙大娘和兰花一起准备了顿丰盛的饭菜,招待老秀才和谢凡吃了。
因为才考完府试,祖父也没有原来那么严格,谢凡又度过了快乐的一段时间。谢凡上午看圣贤书,下午随意写写文章,再偷摸看看《天工开物》,晚上入睡前畅想一番自己如何实业致富。
一日有溧水县的人来到谢家报喜:谢凡考中了童生,第九。老夫人6氏连声说“祖宗保佑”
,管家孙守义孙大娘夫妇,和来兴兰花夫妇也都喜气洋洋,谢老秀才、谢凡和福顺三人因为心中有数,反而淡定许多。
谢老秀才又问报信人:“邻村6家学生6平友和李宁,是与我家孙子一同参加府试的,他们两人成绩如何?考中了没有?”
报信人说:“回老爷,李宁是榜上有名的,姓6的却是没有。”
谢老秀才面色表情不显,只微微点头,不再说话。吩咐孙守义给报喜人打赏钱,又招待酒饭。报信人谢了赏,吃了酒饭,欢欢喜喜地走了。
晚上6氏特意让孙大娘和兰花整治了一桌丰盛的晚餐,又给下人们也加肉菜和一壶酒,一家人高高兴兴吃了饭。饭后老秀才又给孙儿讲如何进学,要准备几个经题,几个《四书》题,往后几日每日做什么题。6氏和管家、兰花一道在旁打点准备吃用之物,好去送给6家张家。
睡前祖孙三人闲聊,6氏说:“乖孙取中,真是祖宗保佑,将来必定前途无量。只是可惜6平友这孩子竟然没有取中,兄长必然十分遗憾。”
谢凡说:“孙儿也觉得奇怪,在张家我们三人一同读书,6表兄的学问是很好的,应当能取中。偏偏考试那天6表兄有些奇怪,我和李宁出去等了许久也没见到他,回去表兄才说自己一早就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