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凡有点愣住,忙问可是少年家里是不是遇到什么事情了?
少年只抽抽嗒嗒地说:“我是个最无足轻重的人。父母亲人都早已抛下了我,哪怕是我今日死了,也无人会为我流一点儿眼泪。”
声音颇为尖细,似乎是因为刚刚哭过,也可能是还处于青春期。
谢凡心中暗道:“得,这果然是青春期的烦恼。觉得全世界都不爱自己。”
于是掏出自己手帕,递给少年擦拭脸上眼泪鼻涕。略一思索,想着少年言语颇为文雅,应当识文断字,便对少年说:“我送你一诗吧。”
接着吟诗道:“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诗咏得正是青苔,纵然青苔生在阴暗潮湿之处,十分不显眼。可是得遇天时,青苔亦会如牡丹花一般开放。
青苔尚且如此,人为万物之灵,我们生而为人,又怎可自暴自弃。”
这诗名为《苔》,是清代袁枚所做。
谢凡前世偶然在一篇心灵鸡汤文章中读到。前番谢凡拜会座师吃了闭门羹,可是此后又得孙大人热情勉励,方才偶然想起。便觉得自己微不足道,相比常解元这样的天子骄子,就如同青苔相比牡丹。
纵然苔花相比牡丹毫不起眼,微不足道,也要努力绽放,不负青春时光。
此刻见少年自暴自弃,便吟出这勉励过自己的诗歌,来勉励伤心的少年。果然少年听完谢凡一番话,有些愣神。
谢凡心中不免暗自得意起来。正要继续嘴炮,输出一波正能量。便听到唐监生扯着大嗓门喊自己:“凡哥儿,你怎么在这犄角旮旯,教我们好找。”
接着唐监生的大脑袋便探了过来。
那少年一见有人来了,也没把谢凡的手帕还回来,就一溜烟跑没影儿了。
接着一行人便过来了。唐监生照例打趣谢凡,怎么去小解了这么长时间,莫不是年纪轻轻就淋漓不尽?自己认识好些男科圣手,可以为谢凡引荐就医。
谢凡正想说自己在做好人好事,为伤心的小孩儿给与安慰。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安慰的话,温暖一个伤心的人。
可少年此时都跑没了影儿,谢凡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只和唐监生打趣了几句,就轻轻揭过。
“还白白损失了一条手帕。”
谢凡暗暗叹气。不过谢家家境并不宽裕,谢凡也不讲究奢华,日常用度皆是寻常。他递给少年的手帕只是一方半旧白色棉布帕子,既不精美,也不别致。
几人在燕九庙会尽情游玩之后,方才一同离开白云观,各自回家。
庙会上安慰小孩子的小小插曲谢凡并未放在心上,也未对人提起,过几日便忘记了。
回家后谢凡将白云观所求得平安符细心收藏妥当。预备着三月初一运河开漕之后托人带回溧水,或者二月二十八日会试榜,自己落榜回家时带回。
此后谢凡便心无旁骛,一心备考会试。
除了寻常温书复习之外,谢凡记起汪县令与房师孙大人所言,有意学了如何烧炭盆取暖,如何烤热砚台让墨汁不至于凝固,又不叫砚台开裂。
因为每日泡热水,加上渐渐习惯了严寒天气,谢凡手上所长冻疮也好了个七七八八。
正如诗中所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谢凡自知自己并不是常解元那样天才,如牡丹花一样,是花中之王,备受关注。但是哪怕天资不同,自己也要全力以赴,方才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