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姑娘在林中也注意安全,早些回家!”
“多谢夫人挂念。”
待女人走后,辰与巴塞又起身回青石处,坐于石上静静等待。
及至深夜,再到天明,林中依旧别无他人。
“子夫子是已来过了吗?”
“不知,可子时我二人正在此处,却不见一人。”
辰与巴塞又去学堂问甄先生,立门外,直至学堂下课、先生出门。
“先生,我们昨夜守于林中一夜,却一直未见贾夫子。”
……
“先生,我们昨夜守于林中一夜,却一直未见贾夫子。”
“二位姑娘是始终处于约定地点,未曾移动吗?”
“这……这倒不是,听闻有求救呼声,便先行救人,再回约定处等夫子。”
“夫子最厌等待时随意更改位置,或许救人之时,夫子正赶到相约处,见无人,便愤懑离去了。”
“那看来又是我二人鲁莽了,可救人之事实在耽误不得,又得劳烦先生帮忙解释一二了。”
“无事无事。”
再过三日,家中又来信纸,是为:三日后,山顶“真假亭”
相会。
“这次,夫子无图纸指路,也未定确切时间。”
“看来,我们得提早启程,寻那‘真假亭’,赶在三日前到达。”
为节省时间,向王家夫妇咨询“真假亭”
的相关讯息。
“‘真假亭’?实不相瞒,这山里的亭子部分是隐居人士所筑,部分为我们当地的村民们所修,村民们识字甚少,大多不为亭命名,唯有那些退隐人士才有这些闲情雅致,只可惜当初登记时,并未标注亭子的名称,只有些亭子的位置。”
“先生可否把亭子的位置告知我们,我二人再一一去寻。”
“姑娘们等等,俺去寻寻那张图纸,‘桃源村’每户皆有一张。”
过不多时,男人从卧室出来,手里拿着一张皱巴的羊皮纸,黑墨在连绵的群山中画出三角。
“纸上标三角的便是亭子所在处。”
密密麻麻布满,共有一百三十座。
“多谢先生,我二人现在便启程。”
“不食中饭了吗?”
“望夫人见谅!为及时寻着那‘真假亭’,需即刻出,这几日怕都得在山中度过了。”
“请先等等!”
妇人入厨房,用白布包裹大些干粮,再用力系紧。
“山上空荡,难以寻着人家,这些干粮你们且拿着,免得在山里饿肚子。”
“这几日真是感谢夫人和先生了!我们无以为报,只有些碎银子,还望您莫嫌俗气。”
从兜里捧出几颗,放至木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