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隋文帝之妻 > 第38页(第1页)

第38页(第1页)

  屋内的谈论十分热烈,高颎一言不静静地听着每个人的言,他要凭记忆把这次谈话的内容全部整理出来。这是杨坚交给他的任务。

  至晚,李成爷俩用当地最丰盛的饭菜,酬谢了邀请来的众乡亲。

  杨坚一行滞留的时间只有一天,李圆通还有一件重要的工作等着去做——把表妹接出带走到京城成亲。

  就在李圆通准备启程时,一名驿卒飞马赶来,送上了一封八百里加急信函。这是杨坚京城临行前约定的,一旦京城有重大事件,可按李圆通画好的地图,来李家堡找他们。表妹是接不成了,杨坚看出了李圆通的心思,安慰着他:

  &1dquo;让高大人给本地县衙写封信,由他们接出护送到京,你父亲年事已高,也一同前去吧,早晚也便于照顾。”

  &1dquo;还是陛下为臣想得周到。这点小事还劳圣心记挂,臣真是诚惶诚恐!”

  后来当地县衙果然按照高颎的安排把圆通的父亲表妹安全送到京城,这是后话。杨坚一行人简单地准备一下,又匆匆上路了。

  望着渐渐远去的马车,李家堡的人们惊讶地现,原来这位神采奕奕的富商竟是当今圣上。&1dquo;这就是效法古人微服私访的作风。”

  但也许他们不会想到,正是因为他们的闲话推动了杨坚的&1dquo;科举制度”的形成,中国历史上的用人选拔制度从此翻开了的一页。

  回京后,杨坚召见了几位肱股之臣。李德林对古今用人选拔制度涉猎较多,思考也自然多一些:&1dquo;汉代采用的是以科目选拔官吏的制度。它始于文帝,至武帝成为定制。每年由丞相、列侯、刺史、守相等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其主要科目为孝廉、贤良方正或贤良文学、贤良、茂才等。这是汉代士人重要的做官途径之一。所谓贤良方正,就是指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便皇上询访政治上的得失。

  &1dquo;孝廉科,是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的建议,以儒家的伦理道德,特别是&1squo;孝’为标准,由郡国守相在所属吏民中选荐。到东汉,举孝廉者,往往被任为郎,更成为求仕进者的必由之路。

  &1dquo;魏晋南北朝选拔官吏的制度是大家熟知的&1squo;九品中正’又称&1squo;九品官人法’,它一直延续到现在。&1dquo;魏延康元年,曹丕采用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每郡设中正,后来司马懿当政,又于各州设大中正,负责将本地士人按&1squo;才能’,实际上是以家世名望为原则,分别评定为九等,也就是九品,政府按等选用,所以称&1squo;九品官人法’。

  &1dquo;这两种制度在执行中都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汉代的察举名义上以德才为标准,但实际上多由世家大族互相吹捧,弄虚作假,中选者多是大地主、大官僚和富商大贾子弟。以致当时有&1squo;孝廉不廉’,&1squo;富贵者贤’和&1squo;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童谣。

  &1dquo;&1squo;九品中正’制体为了不让地方大族侵犯干扰中央用人权,选出了一些较适用的人才。可是中正本人往往就是地方大族或与本州郡大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此制很快就成了完全为世家服务的工具,高品和被选任要职、高官的全是大族出身,中央至地方大权全归大族,形成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局面。

  ◎第2o节茅塞顿开

  &1dquo;周武帝虽然对门阀制度触动了一下,但很不彻底。所以臣以为,我大隋要建章立制,就要吸取以往的教训,从根本上改变弊端很多的用人制度。”李德林的一番宏论,使杨坚大加赞赏:

  &1dquo;李大人说得好!就说朕微服私访遇到的那起官害民的案子、大理寺已审结,那个州官就是靠行贿得来的乌纱帽,举荐他的人都得了他的好处。他有什么才德?除了会溜须拍马、巧取豪夺、为害百姓,哪还有半点父母官的样子?这样的贪官、赃官,其他地方肯定还会有,除了要严办以外,就是在制度上要防止类似的情况再次生。

  &1dquo;李大人,这件事事关大局、长远,要从长计较,你可拟个办法,在一些地方试行,待积累了经验,我们再颁行全国!”

  李德林领命而去。

  内乱勘定后,外患也在杨坚的运筹之中一一化解,元谐、郭竣等出兵安靖了吐谷浑的西方威胁,使杨坚可以安心地培植国力倡行政了。从此,一般任官者都需经朝廷考试合格授官,凡九品官之列,皆由中央任命。此外,辟举为官者大为减少。

  南线、西线的硝烟散尽,营建都的建议又重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几番&1dquo;论证”和实地勘察,杨坚最后一锤定音,开工兴建都。

  都的地点选在龙山(今陕西西安北,现已为平地)。这一地址的选定颇有些来历。

  一天,一个癞头跣足的游方僧人,来到杨兴村,见村中一大树下,村民们纳凉摆龙门,这个怪和尚高声断喝:这是天子的坐堂处,你们如何敢大胆聚在这里?众人以为和尚讲的疯话,全都指笑他。这个和尚虽怪,言词恍惚,但他的话后来多有验证。这棵大树的所在地便果是长安朝堂的位置。这一传言,经好事者极力喧染,被吵得沸沸扬扬。传至宫内,杨坚龙颜大喜,日理万机中,亲率高颎、苏威等臣前往杨兴村。返京前,又特意拜访了一名法师。原来,一名大师那年辞别李家堡不久,当时监国的隋王杨坚,便下令重修了静慧寺,使废弃了百来年的荒凉古寺又重现了当年的风采,老禅师了却了自己的夙愿后,便留在寺中,做起了主持。不久前,为了追奠西线、南线牺牲的将士,一名禅师应杨坚之邀,专程来到了长安的大东寺。一名禅师,依然貌古神清,霜姿风彩,与杨坚谈经论佛,更有谈兴。言及都的迁建的传闻,一名法师手捻佛珠,沉思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