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驾回到相国府,马车缓缓停下。
夏侯献和王元姬依次接过仆役的手,跃下马车。
夏侯淼正好也在,站在府门口远远向二人行礼。
王元姬大步走去,脸色很是不好,只看了儿子一眼便进了府。
夏侯淼看着向他走来的父亲,一脸疑惑地问:“阿母这是。。。。。。?”
“你阿母累了,不用操心。”
父子二人向府内走去,路上夏侯献向儿子问道:“今日做的如何?”
近来夏侯献渐渐让长子开始接触相府事务,但兵权这块暂时是不给的。
而且除了邓艾是他有意让夏侯文浩亲近以外,不准有意结交边将,这一点夏侯献给过儿子暗示,儿子是个聪明人,一定懂他的意思。
再亲近的人,心里也要设一道底线。
“儿臣听取诸公建议结合自身判断,三省六部等主官任命基本择选完毕,现阶段各部应该能有效的运转下去。”
“嗯。”
夏侯献应道。
“只是。。。。”
夏侯淼脸色凝重了几分,又道:
“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主官的素质尚可,毕竟能做各省尚书等职的至少都是有些政绩的人,但下面的属官、文吏的素质便是参差不齐了。”
“晋阳王氏有个叫王豫之的人,乡品定了个中上二品,起家就是兵部侍郎的属官。。。。此人虽说没什么劣迹,却也没什么才能,办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李侍郎对此颇有微词。”
“而民部的刘侍郎说,他底下的一个文吏才德兼备,为人谦逊,办事也麻利。但出身寒微,乡品差点连下下九品都没能评上。”
“本身这样的乡评最到县里做吏,同僚们都看不起他,若非是刘侍郎执意要用,早就被挤兑走了。”
听完儿子的汇报,夏侯献若有所思。
九品中正制才展了三十年就已经逐渐沦为世族的玩具,长此以往下去,大魏官场将满是蛀虫。
然而,此番梁国内部的官职改革已经是非常大的变动,尽管暂时没遇到明面上的阻力,但随着时间的酵定然会有风波。
目前来说只能先把框架搭好,在太学科考之路未完善之前,选官的主要方式仍要以九品中正制为主。
这没办法,这是世家的根,种树易,拔根难。
再者说,处于这个时代,执政者最好是制衡而非连根拔起。
“太学改革之事,文浩多多留心。”
夏侯献给出建议:“另外御史台要加大官员审查力度,德不配位者,家世勿论,尽可弹劾。”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