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上巳节,又称春浴日、女儿节。
《论语》中描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以及《兰亭集序》中写的“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等等,其实都是描写的上巳节文人雅士举家踏春出游,祓禊,郊游广聚,互赠香草香囊寓意吉祥安康,以及文人饮宴曲水流觞的景象。
盖因此时正当季节交换,春寒乍暖,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
,即洁,故“祓禊”
是通过自洁而消弭致病因素的仪式。
以春水洗涤污垢,又称畔浴,春浴日,女儿节。人们认为这样做可以去除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
在民间,人们往往会在这一天吃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此谓三月三,煮鸡蛋,由来已久。
得辛成都府丰富的地暖资源,冬水不冰,春水温暖,花开早艳,草长莺飞,足以让猫了一个冬日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尽情享受游玩。
唐家堡内自有温汤,少女们呼朋唤友,自在嬉戏,难得唐蓝也跟着一起去了。这段时间,他很明显感觉到了妻子的幼态化,似是解放了天性,恰似当年古灵精怪的唐家长女。
公子羽何尝又不是如此,这段时间他可是好好地和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好好地见识了一番他们的奇思妙想,玩了一个痛快,毕竟男人至死是少年嘛!大抵幸福的女人也是如此。
和姐妹们嬉戏游玩了一上午,唐蓝忽然觉得有些累,为了不打扰其他人的兴致,她自己一个人先穿衣起身,迎头却碰到了母亲。
“母亲,孩儿有些疲乏了,我先休憩一会儿,你们走的时候别忘了唤我。”
唐母温柔的笑道:“你去吧,娘不会忘了的。待会儿你三伯伯会给大家诊脉,你要是有什么不舒服的,就跟你三爷爷说说。”
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唐蓝一脸羞意,道:“孩儿知道了,母亲我去了。”
“去吧去吧!”
看到唐蓝害羞离去,唐母却是若有所思,半响,嘴角微微露出了笑意。
春困秋乏,这瞌睡可真是说来就来。
唐蓝只觉得自己的身体在快跌落,不一会儿功夫,就跌落到了一处荒诞诡异之地。
血色的残阳还未收敛起橘黄色的光。透过树隙,在枯叶上印出它们班驳的影子。古老,沧桑,仿佛时间的轮回。树林很深,深到一眼望不到头。
脚下有一条小路,这条路似乎很幽深,很漫长,但是有一种声音正召唤着她向树林深处走去。
仿佛已是深秋,不觉得有生机。头顶掠过大雁南归的影子,好奇心驱使她追随着大雁回头,望到的却是身后的树林,和缓缓落下的夕阳。树林再深也是有尽头的,尽头是一条小溪,还有从山崖坠下的瀑布,瀑布下还有一方深潭。
就在此时,只见一条黑蛇自水中扑来,几乎是瞬间就没入了她的腹中,骇得她失足掉落了潭中。
她慢慢地沉入了潭底,潭水微凉,却并不令人窒息,她好奇地睁开了双眼,却觉自己来到了一处鸟语花香的山谷。
抬眼望去,满目葱笼,一片绿海。疏条随风摇曳,婆娑起舞;密叶团团簇簇,欣欣向荣。疏密相间的枝条织成一幅翠绿的轻纱,似帷幕,掩映在眼前。
透过树缝,那点点阳光优如嬉戏碧波的片片白帆。在这幽美的环境里,仿佛置身于绿海中,随波荡漾,树叶簌簌,似母亲哼唱,是那么的温柔,甜美。
她轻轻松松地就飞了起来,自在遨游,以及无穷。只见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凉风习习,一只孤雁盘旋着落到了树稍上,歪着头打量着她。莫名的,她觉得这似乎就是刚刚从她头上飞过去的那只大雁,没想到它竟然飞到这里来了。
她的心中莫名的有些欢喜,开心,扑哧着翅膀飞了过去。
“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