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69书吧>汉厨娘电话 > 第454章 那一颗 造反的心(第2页)

第454章 那一颗 造反的心(第2页)

然而。

若要刨根究底,可以毫不客气的说,汉帝国由盛转衰,其最大责任人,便是他刘彻。

历史长河,功过是非,皆如云烟。

这些屁话,可都是后世文化人的yy而已。

当然,作为一名两千年后的小厨子,烧菜做饭之余,三五名狐朋狗友相聚一桌,就算有那么几碟花生米,他还是能够大言不惭、侃侃而谈,或许,比那些个所谓的砖家、穴者还要高屋建瓴、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如今,不是历史,不是故事。

而是,真真切切的历史本事。

刘彻,那个长安城未央宫中的中年男人,嘴皮子随便一翻,便将他杨川几年的努力和奋斗化为泡影。

这不是纯纯的恶心人么?

杨川迎着风雪,漫步走出胭脂城。

一路之上,他能够明显察觉到,自己的周围,总有那么一些影子在活动,从那种充满腐朽味儿的气息不难判断,应该是汉帝国的绣衣使者。

杨川突然想起大长门崔九。

那老贼心狠手辣,冷酷无情,可是,说到底,比起汉帝国的那些权贵和皇帝刘彻来说,崔九是一个很讲道理的人。

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同样的,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过不能相抵……

如此胡思乱想着,杨川胸中的那一团怒火终于散开,化成血肉、气息和精气神,反哺在自己的身上,让他的五脏六腑都生了一丝微不可查的变化。

这种变化啊,让杨川的一腔怒火,终于化为世上最危险的东西——

那便是。

一颗,造反的心……

……

河西走廊的冬天很冷,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整个天空变成了浅灰色的铅云,似乎经久不散。

这也是几百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

一场接一场的大雪,冻死牛羊无数,很多匈奴人、羌人的小部落被大雪覆盖后,就此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杳无音信。

远在几千里外的长安城里,接连几场大雪落下,倒平添了一些‘隆冬高炕、大被同眠’的情趣。

很多大户人家,享受着白铁炉子、涮锅、烧烤架、铁锅等‘杨氏品牌’,品尝着杨氏出品的白面馍馍、小腌菜、小榨菜,谈论着朝堂上的一些动态,喝醉了,还会指着某一个方向骂几句娘。

divnettadv"

正所谓,放下饭碗就骂娘。

他们骂的,正是河西郡太守杨川。

因为,就在十几日前,长宁侯杨川突然给朝廷上表,请求皇帝在明年春耕以前,务必征十万民夫、二十万刑徒赘婿等前往河西走廊屯田。

并且,他十分罕见的强调,若是朝廷不能答应这一条,他宁可弃官回长安,就在竹园头村当一辈子农夫。

接到奏表后,刘彻很生气。

同时,他也很重视杨川的提议,因为,经过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后,整个河西走廊,如今差不多就剩下了零零星星的匈奴人、羌人和西域胡人,若不尽快征一批汉人屯田屯军,这些水草丰美的草原上,很快就能养活出一支彪悍骑兵来。

故而,刘彻传旨,着令三辅之地的官吏、狗大户,限期交人。

十万民夫,二十万刑徒赘婿,听着数字不大。

可是,既然是屯田,可不就是一家人齐全的迁徙过去?

三算两算,轻轻松松就是百万人口的大迁徙,想要在三五个月内完成,简直就堪比登天啊。

所以,关中一带的官吏和狗大户们,恨死了长宁侯杨川。

甚至,有几个头铁的官吏,竟然上表朝廷,弹劾杨川此举名为开疆拓土,实则有分土裂疆、自立为王的嫌疑,希望朝廷严查此事……

刘彻想都没想,直接传令廷尉府,将那几名上表弹劾杨川的官吏拿下,在廷尉府地牢里严刑拷打,一直到死。

吗的,河西走廊什么情况,朕不知道就算了。

那地方太过肥沃,水草丰美,地势平坦,东接关中长安,西连广袤西域,并且,犹如一把利刃,将羌人、匈奴人一分为二,战略位置毋容置疑。

霍去病、杨川、曹襄、李广、李敢几人的确打下了河西走廊。

问题是。

现在的河西走廊,只不过是一个空壳子,不赶紧往里头迁徙大量的人进去,那地方,迟早还是匈奴人、羌人的地盘啊。

这个时候,朕可以对杨川一边重用,一边试试探探,你特娘的一群蠢货也跟着瞎掺和?

嫩死你狗日的!

捉了那几名弹劾杨川的官吏,三五日后活活打死在廷尉府地牢,刘彻却犹自不解恨,索性传令,将那几家人的九族全部卖为奴,就编在迁往河西走廊的刑徒、赘婿之列。

做完这些,刘彻犹自气恨难当。

于是,在某一个醉生梦死后的黎明,皇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便将大长门崔九召进寝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