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
尚书拿衣袖擦了擦冷汗。
“魏冲,”
叶永甲道,“你明日跟着这位尚书开仓济民,先把流落的百姓安置起来,顺便探查一下灾情,报来衙门。”
……
“谁想到这厮竟如此不通情理,非得要探查个明白……”
魏冲偕同着工部尚书、侍郎等官,被十来个官军护卫着,走进一个庙宇之中,见庙外都支着清一色的牛皮长棚,里面有好几个拿着蒲扇的汉子,正盯着一鼎大锅,锅里面正煮着稀粥,往外冒出热乎乎的白气。
工部尚书走在前头,问道:“你们在此处干什么?”
那些人听了,赶忙从棚子内出来,纳头就拜:“我们都是大人请来赈济那些灾民的。”
尚书点了点头,在众人的簇拥下拿起搁在锅旁的木勺,舀了舀粥,见这粥米异常干净,便满意地说道:“好,好……既如此,你们好生看着锅,就不打扰你们了。”
工部尚书离开此地,又往前走了走,见几个正在熬药的郎中,又问了几句,都是无关紧要的寒暄。
“还有何地置了这赈济之所?”
尚书回头问侍郎道。
“蔡贤卿让出了老郎庵供灾民暂住,还约有三处庙宇,均设以赈济。”
“赈济灾民的钱从哪出?”
魏冲问了一句。
“当然是库银。”
尚书无奈地摇摇头。
“这得花多少钱哪?”
“我想想……”
尚书挠了挠头,“大概六七十两。这倒不算大钱,日后若再挑浚内河,怎么说不也……”
“少则千把两,多则五六七千两也。”
还不待尚书细算,侍郎便脱口而出。
“这么多银子,也是辛苦你们工部了。”
魏冲叹道。
众人走入庙来,“秦淮河那边儿的水势可轻了?”
尚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