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这样吗?那吕相公不会有事情吧,毕竟七十多岁的人,说死可不就死了……”
“闭嘴,胡说八道!”
“是是,掌嘴掌嘴……”
“不过,吕相公确实有些不大对劲,官家问他胃口怎么样,他居然回答是皇佑年的进士,完全听不清官家在问什么了。”
“这,那吕相公在政事堂也这样吗?”
“这个不清楚,这顿饭我就没看到官家与吕相公正式的‘请益’,吕相公从头到尾就吃了一口,然后就是在昏睡……”
皇宫里最闲的就是嘴了,很快就传到了周和耳朵里。
周和面色紧,情知这里面的问题,却也说不出什么,只能暗叹一句:官家手段高明。
而此时,这些事情在宫外也不断酵,并且不断地演绎。
从最开始的吕大防‘耳背’、‘昏睡’、‘无法交流’演变成了‘顷刻三遗屎’、‘昏迷不醒,太医救回’、‘自知天不假年,欲告老还乡’、‘身患重病,不久于人世’等等。
政事堂里的吕大防与苏辙,苏颂三人对坐,他们已经察觉到了事情的变化。
并且宫外已经66续续来了十几波人,名义上是来汇报工作,实际上就是来打探吕大防身体状况的。
毕竟是七十多岁的老家人,真要是不行了,作为统帅三省六部的宰执,朝廷肯定要大地震,得提前摸清路数。
在宫外的各个衙门的官员,尤其是中高层,一个个浮想联翩,心思暗动。
真要是‘六十而致’,那京城内外肯定要空出非常多的位置!
一些声音终究是按压不住的,茶馆酒肆,舞榭歌台,慢慢的都在谈论吕相公年老体衰,耳聋眼瞎,不能视事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傍晚,本来还挺热闹的皇宫,忽然有些诡异的安静下来。哪怕因为赵煦要立后,异常热闹的后宫,人声鼎沸悄然转变为窃窃私语。
政事堂里,就更加安静了。
秦炳看着吕大防紧闭着的值房,脖子冷,猛的一缩,悄悄坐回他的案桌。
房间内,三相的吕大防,苏颂,苏辙三人全部都不说话,气氛相当压抑。
苏辙看着吕大防,犹豫再三还是缄口不言。
吕大防其实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现在外面的谣言愈演愈烈,俨然是吕大防将要不行,准备后事模样。
吕大防在官家面前装耳背,宫外又谣言纷飞,这种情况下,吕大防,是不是应该……致仕?
还是不顾老脸,继续赖着不走?
苏颂更不想说话了,他算是见识到了赵煦的厉害,这借力打力的功夫简直炉火纯青,只是几句话就将吕大防逼到了这种境地。
这可比让韩忠彦失禁厉害,韩忠彦只是走人,还不算影响大局。而今动摇了吕大防的宰执威信与地位,这才是给朝野巨大的冲击,是狠招!
他已经可以预计,已经有不少人正在摩拳擦掌的揣摩奏本,怎么请吕大防致仕,甚至是要求官家亲政!
三人沉默了许久,还是苏辙开了口,道:“宰辅,我们去见太皇太后吧。”
现在,也只有高太后才能有办法挽回局势。
吕大防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抬起厚重的眼皮扫过身前两人,声音如以往一样平静,镇定,沙哑,道:“没什么打紧的,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苏辙一听,神色焦急,道:“宰辅,就算您可以不管外面的谣言漫天,可官家那边总得顾及啊。这样没完没了的下去,只怕我大宋再没有什么安宁日子可过了!若是等得官家亲政,继续变法,天下臣民怎能安心?”
苏颂表情也是微变,他们都是‘旧党’,神宗的时候就将王安石逼得二次罢相,与神宗对峙多年,好不容易实现元祐更化,恢复了祖制,怎能再来一次!?
吕大防波澜不惊,道:“太皇太后还在,我们也还在,官家也未亲政,你们在担心什么?”
二苏看着吕大防,欲言又止。
话是这样没错,官家确实还未亲政,可从这些天的情况来看,官家是再难安分了,由不得他们不担心!
吕大防转头看了眼外面的天色,道:“时间到了,回吧。”
吕大防说着,就起身,准备下班回府。
二苏对视一眼,眼见吕大防就这么走了,不由得怔了又怔。
这么大的事情,不交代好,就这样走了?
第五十一章封官许愿
吕大防真的就漫不经心的出了政事堂,丝毫不理会四周不同于往日的迥异目光。
吕大防就这么走了,留下政事堂一干人满脸问号。
现在整个开封城都沸沸扬扬,传言您快死了,您老就真的这么淡定吗?
吕大防走了,二苏可不敢,左思右想,径直去往慈宁殿。
令他们意外的是,太皇太后居然不见他们,周和只是十分平静的传话:一切依旧。
二苏两人脸上问号更多了。
在二苏满心疑惑丛丛的离开皇宫的时候,吕大防的马车到了他府上。
吕大防在下人搀扶下,艰难下车,当即有管家迎过来,低声道:“主君,有您的几位同僚来过,他们留话说……”
吕大防面无表情的摆了摆手,继续向门里走。
管家一愣,连忙追着,道:“主君,梁尚书在府里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