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此刻也是满心的焦急恐惧,颤声道:“娘娘一直病着,只是在强撑着查官家遇刺这件事,今天一天没吃东西,刚才突然昏倒在案桌上,小人害怕,这才请官家过来……”
赵煦听着,眉头皱了又皱,一把推开周和,目光看向太医。
太医也是小心谨慎,这位太皇太后是大宋的最高权力者,她要是有点事情,只怕太医院也要跟着倒霉。
半晌之后,太医轻轻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起身转向赵煦,道:“官家勿忧,娘娘先前就病着,加上过于劳累,这才导致的昏厥,只要好好休息一阵子,微臣再开几副方子,调养几天就没事了。”
周和听着,紧张不安的脸角慢慢放松。
太皇太后掌权近八年,又在官家遇刺的当口,要是出什么事情,可是要天塌地陷的!
赵煦微微点头,想想历史上高太后过世还有两年时间便彻底放心,道:“有劳太医,请去开药,周和,你派人盯着。”
周和登时明白,连声道:“是是。”
赵煦坐在高太后床边,看着高太后枯槁的神色,想着这位老太后虽然对他严厉,不肯放松权力,但到底是他祖母,对他照顾有加。
赵煦伸手给她理了理凌乱的头,与一旁的宫女道:“去打盆温水来。”
宫女一怔,看向周和。
周和看着赵煦也是有些迟疑,又道:“没听见官家吩咐吗?快去。”
宫女应着,慌慌的去了。
很快,温水来了,赵煦拧了拧毛巾,轻轻的给高太后擦着脸。
周和一直小心谨慎的在一旁盯着,看着赵煦的动作好半晌,这才心里慢慢放松。
现在宫里是纷纷扰扰,十分敏感,最大,最隐晦的冲突,大概就是官家与太皇太后。涉及到权力,自古以来多少父子,兄弟相残,何况是隔了一层的祖孙。
赵煦给高太后擦着,平静之后,心里又在思索着那个人该怎么处置。
等药煎好送来,赵煦端着碗,一勺一勺的轻轻给高太后喂药,时不时擦拭溢出的药汤。
周和在一旁看着,心里终于彻底放松,暗道:到底是祖孙。
就在这时,一个黄门急色跑进来,在周和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周和脸色微变,继而神色凝重。
赵煦瞥了他一眼,道:“怎么回事?”
周和神情变幻,犹豫片刻,上前在赵煦耳边低声道:“官家,宫里有流言,太皇太后病重,要不行了。”
赵煦心里冷哼一声,将药碗收回来,给高太后擦了擦嘴,而后看着周和,道:“宫里不是戒严了吗?怎么还会起谣言?”
周和看着赵煦,欲言又止。
赵煦心下登时明悟,道:“原来,祖母也查到了。”
周和愣神,有些小心的道:“官家……查到什么了?”
赵煦再次给高太后喂药,道:“能让祖母忌惮,不能轻易处置的,宫里也只有那位了。祖母打算拿武贤妃堵住所有人的嘴,然后慢慢料理她?突然……病逝?”
第二十二章布置
周和神情凛然,明白赵煦是真的知道了,看了眼还在昏迷的高太后,默默一阵,道:“官家,娘娘有言:此事您不宜插手,有干圣德。”
赵煦顾忌的也就是这个,给高太后喂完药,忽然想起来,道:“对了,太医说,祖母什么时候能醒过来?”
周和道:“说情况好,明天就可以。”
赵煦轻轻点头,心里琢磨着,还有一些时间,得尽快下手,亲自了结这个案子。
“武贤妃那边先不要动,”
赵煦神色沉吟,道:“武贤妃未必是帮凶,赵佖更是无辜,他是父皇的子嗣,朕的兄弟。”
周和看着赵煦,嘴角动了下,低头没有多言。
有些事情,只能太皇太后跟官家说,他没有这个资格。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天家无情!
寝宫里安静了一会儿,赵煦道:“朕在这里陪着祖母,让其他人都去休息吧。宫里看紧一点,这些事情,不需要朕教你怎么做。”
周和应着,又看了眼高太后,转身要出去安排,刚走几步,之前那个黄门又急匆匆进来,在周和耳边低语。
周和神色骤变,双眼大睁,有惊恐之色。
赵煦眉头一皱,沉色道:“又出什么事情了?”
周和深吸一口气,来到赵煦身旁,道:“官家,宫外也有谣言了。”
赵煦眼皮狠狠一跳,看着周和道:“那位,是不是早就知道祖母病了,这才乘机对朕出手?”
到了这个时候,周和六神无主,他只是宫里的黄门令,大总管而已,面对这样的大事情,没有他做主的份。
听着赵煦的问话,他头皮麻,道:“之前,只有娘娘,小人以及太医三个人知道,那位是否知道,怎么知道,小人不清楚。官家,现在还是想办法遏制谣言吧,娘娘昏迷,要是宫内宫外大乱,怕是要出大事情!”
如果太皇太后昏迷不醒,那位摆出身份,抢班夺权,后果着实不堪设想!
赵煦倒是神色镇定,看着周和,慢慢的说道:“怕是来不及了,宫外既然传开,就没有宫里这么好控制。”
周和这会儿心惊胆战,急声道:“官家,不能这样下去了,要是那位出来,别说小人了,就是官家也压不住的,要是她掌握宫里,娘娘,怕是不得善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