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认为,人心很容易变坏,而良好的品德却不容易培养起来。“危“指的是追求欲望之心,好像大堤约束水,堤围崩溃声;容易的事,一旦溃决就会-不可收拾。“微”
指的是理义伦常之心,好像帐子映灯火,似有似无。
一个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就会只看到自己的经历很苦,而产生无穷无尽的怨恨愤激之情,忧郁烦躁不安,为什么要弄到如此地步呢?况且富裕兴盛的事情,古人也会碰到,气盛权倾--时,转眼也都会没有了。所以读书可以增长道义之心,是保养身体的要事情。读书时死记硬背大部头的文集,用以争长短胜负、名声利禄,那是很辛苦的。如果粗略浏览--遍,就不会弄到劳心疲神的境地,只当冷眼于自由自在之中看出古人文章里面重要而转折承接的地方就行了。
人的心胸至灵至动,不可过分劳累,亦不可过分安逸,只有读书学习才可以保养它劳逸适中。我们常常见到风水先生用磁石养护指南针,这个道理正好说明书籍才是保养身心的最佳选择。安闲逸乐无事可做的人整天不看书,那么他的起居出人,身体心灵就没有依留安定的地方。眼睛没有安顿的时刻,一定会精神涣散、杂乱颠倒,处于逆境感到不高兴,处于顺境也会感到不高兴。别人常常令他惊慌烦恼,觉得别人的一举一动没有顺眼的。这样的人必定是一一个不读书学习的人。
古人说过,扫地焚香后,清福已经具有。有福气的人,在享福的同时也读书;没有福气的人,心中便会产生其他的念头。这些话真是讲到了最重要之处。对于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从不读书的人认为,似乎全被自己一人碰到了,感到极其难堪。这样的人由于不读书,所以他不知道古人碰到的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比自己要多百倍,只是没能细心体验罢了。比如宋代苏东坡先生,一生吟诗作赋,在他死后,文章一刊印出来,名声震惊千古后世。而他在世之时忧虑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讥笑毁谤,困苦艰难往复迁移于潮州、惠州之间,他的儿子光着脚过河,睡在牛栏边上,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啊!又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没有后代,宋代文学家6游忍饥挨饿,这些都载在古书里面。他们都是名传千古的人,而所经历的事情却如此不尽如人意,如果平心静气地观察他们的经历,那么人世间所碰到的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就可以想得通,任何不满意的想法也会很快打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