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而把礼义廉耻打包扔在家里,时而礼义廉耻又跑出来值班,视乎当时需要。必须要承认,很多时候郑板桥的义正言辞显得特别真诚。有一种说法是,真诚乃虚伪的最高境界。一个高明的骗子,往往会把自己都骗了,这才是最上层最顶尖的演技。
3
信他喊穷你就输了
众所周知,一个好诗人必须得穷,或者擅长装穷。早年,郑板桥确实具有穷困的巅峰体验,米饭和衣服都成了奢侈品。后来收入高了,生活好了,叫穷就成了一种惯性。哪怕他时常自叹“囊橐萧萧两袖寒”
,但比起老百姓,不管用哪种算术法,他即使不算富豪,至少也是个中产。且不说程羽宸的千金馈赠,单看他的花费——刚上任山东知县就忙不迭自费刻付诗稿,再讨个小老婆,在欢场抛头颅洒银两——对于这一点,郑板桥也颇为无奈,他特别羡慕诸如袁枚之类靠端正容貌和儒雅气质就能在风月场呼风唤雨,而自己,脸蛋不方便啊,想要尽得风流,很简单,烧——钱——
据考证,郑板桥“在家乡兴化置田买宅,后因屋式样不理想,又在鹦鹉桥一带买地另造,光地价就五十两银子,而清代七品官一年的俸禄只有几十两银子”
。在给表弟的信里,他设计的别墅是这样的:茅屋两间,一间坐客,一间作房(一房一厅);主屋三间,厅屋二间,奴子屋一间(四房两厅)。郑板桥强调自己置业很克制,绝不贪多,“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
你看,多么体贴,多么低调,让那些万恶的炒房者情何以堪?这种论调,上微博,少不了获得万千激赏。
类似这种展览自己简朴、清贫的句子,郑板桥写了不少。但中国文人嚷嚷自己穷,往往不必当真,一当真你就输了。南朝最大门阀士族、真正的豪门人物谢灵运写《山居赋》,描写自己的私家大庄园,有山有水,有野生动植物乐园,养点老虎棕熊当宠物。谢灵运训诫读者,只要少私寡欲,像他这样过着俭朴生活,守着小产业知足度日,也能自得其乐,何必贪慕富贵呢?
郑板桥不仅迷恋装穷,还迷恋耍任性。他高调宣称自己卖画三大原则,“达官贵人不卖,生活够了不卖,老子不喜欢不卖”
。但后遗症也来了,你说自己有多么不在乎钱财,有些人请郑板桥题字作画,就干脆不给钱,说是怕把这风雅的事情庸俗化了。郑板桥抓狂了,你们当老子真的做慈善啊。
于是,他干脆撕破脸,贴出一张告示,开创性地为自己的书画明码标价:“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中心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不能赔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后世那些奉郑板桥为道德楷模的批评家,把这个赤裸裸的价目表都诠释成可爱和真性情,下这个结论的时候,他们都忘了,郑板桥在之前可是以标榜自己淡泊名利、越金钱而著称的。现在这种姿态影响了自己的收益,他就懒得装了,直说“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春风过耳边。”
明白了吧,你套什么近乎叙什么旧情,我当你在放屁,讲感情还不如折现,实在是——太后现代了。
他赠联给别人:“打松算盘,得大自在。”
不要那么计较嘛。而自己在银子面前,就精算师附体,滴水不漏。
卸任山东后,他拿了定金为杭州太守吴作哲作画,这份定金实在太大手,郑板桥专程去了趟湖州,彰显自己的诚意,假装无视这其中人情上的尴尬——这绘画生意的中介者是乌程县令孙扩图,孙扩图曾经在山东掖县任教谕,和郑板桥是昔日死对头。但面对免费旅游和大酬劳的诱惑,郑板桥立即把往日恩怨一脚踢飞——人生“难得糊涂”
呀!郑板桥和宿敌冰释前嫌,在湖州手拉着手、肩并着肩,愉悦美满地游玩了一个多月。这趟行程他赚大了,兴冲冲给表弟写信,大晒自己的收益,活像个会计:“太守请酒一次,请游湖一次,送下程一次,送绸缎礼物一次,送银四十两。郑分司认族谊,请酒七八次,游湖两次,送银十六两。”
与其说郑板桥憎恶金钱,不如说他憎恶富豪。早年穷困记忆难以消除,当初在扬州,种种酒池肉林、声色犬马、挥金如土的场面,给予他太大刺激。他也写了不少诗文表达对盐商奢侈生活的不满,凭什么这些该死的有钱人可以夜夜笙歌、骄奢淫逸?郑板桥一边谩骂,一边跟盐商厮混,并对自己进行市场运作,力争成为有该死的有钱人。
微博上有段很流行的话终于可以出场了:我们恨贪官,又拼命报考公务员。我们骂垄断,又削减脑袋往高薪单位钻。我们讥讽不正之风,自己办事却忙着找关系。总之,我们愤怒,表面上是不满于这种不公平,实质上是不满于自己处在不公平中的不利位置。我们不是想消灭这种不公平,而是希望自己成为规则的受益者。
郑板桥不过是把我们的劣根性挥得更为极致些罢了。
4
把真情献给少年的美臀
读郑板桥的诗文很容易陷入错乱。有时他穷凶极恶,恐吓世人:“板桥诗刻止于此矣,死后若有托名翻版,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阑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
,对郑板桥研究很透彻的作家柯平就称,这是因为他把不利于自己的应酬肉麻之作、计较利益之作、自相矛盾之作统统删去了。有时他极其谦卑,“余诗格卑卑,七律尤多放翁习气”
,“吾辈所为,风月花酒而已……何与于社稷生民之计?屡欲烧去”
,简直低到尘埃里。有时他又嚣张跋扈、自吹自擂,说“自铸伟词”
,列举了大量案例论证他有多受欢迎,什么“索诗文者,必曰板桥”
,什么“凡王公大人,卿士大夫,骚人词伯,得其一片纸,只字书,皆珍惜藏庋”
,并以“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
来夸耀自己的艺术成就,让读者在几个性格各异的郑板桥之间来回穿梭、头晕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