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文止的角度,只能看见两个已经泛白的头顶,看来被子里的人年岁已经不小了。
想来,应该是柱子两兄弟的长辈吧。
他们身上还盖着厚厚的棉被,而且房间也仅着布帘,陈文止猜想着,应是身有顽疾不便行走的人。
不安装房门,大概是为了方便两兄弟听见呼唤声。
说起来,刚刚二老唤人的声音有些急,定是有什么事情。
不再犹豫,陈文止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炕边。
“那个,我是苏木的…朋友,和柱子也认识,请问,您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走近后,陈文止彻底看清了躺在炕上的两位老人,或者说,是一对夫妇。
因为他们的轮廓,或多或少的,和外面的哥俩有重叠之处。
应该就是他们的父母了。
难怪两兄弟每次过去大山村找苏木,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
原来是家中有重病的父母需要照看,也是不容易。
陈文止叹息一声,俯身又凑近些,再次和两位老人柔声说着:“叔叔、婶子,柱子他们在外面忙,我是他们的好朋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和我说也可以。”
从陈文止说第一句话时,躺在炕上的两人就努力地仰起头打量着他。
好一会儿,女人才带着疑惑的声音问道:“你……是陈文止?”
陈文止点点头,有些惊讶,“婶子怎么知道的?”
女人,也就是何母,但笑不语。
她不良于行,很少出去,能听说他,当然是兄弟二人提及的了。
当初,苏木结婚时,大儿子确实提过一嘴,何母那会儿正是身体最难熬的阶段,迷糊中也就记了个大概,只知道苏木结婚了,其余的,是一概不知。
大儿子本就不是背后爱嚼舌根子的人,那之后,就没在提及过。
说起来能记得他,还是因为她的二儿子。
那个三句不离‘陈文止这个小白脸’的男人,何母提醒过多次,少评论别人的家人,可他非是不听。
不知为何,她的二儿子就是看不上苏木的男人。
说他病秧子一个,还最会打小报告了,根本配不上他的‘老大’。
何母知道小儿子就是太看重苏木了,毕竟她可是救了他们何家四口的性命。
这些年,小儿子都是唯苏木的命令是从的,任何对苏木不利的人和事,他都会想尽办法处理,像极了古代将军手底下,铁面无私的忠心部下。
听小儿子说久了,何母也真的以为陈文止这个人是有些不足的,才能让他如此念叨。
但今日一看。
哪怕何母也只是扫了陈文止几眼,也不难看出,这是个温柔又善良的好孩子。
和小儿子口中的,似乎有些出入。
果然,就像老话说的:传闻,不可信。
茅草屋外。
“把泥土给我。”
苏木站在房顶上,由大柱子踩着梯子,把装有泥土的盆子递到上面。
“再拿点干草。”
接着又有干草递到上面。
苏木小时候四处玩,看到一家也是房子漏雨了,那位老人就是用这样的步骤,一点点修补的。
苏木照葫芦画瓢,算是对付上了。
虽然看着有些粗糙,但这种程度再对付个一年半载,应该是可以的。
话说回来,就算苏木的手艺再不济,也比大柱子刚刚在上面弄得那坨,乱糟糟的泥草混合物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