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策不管不顾,全神贯注闷头写诗。
起初,他只是想随便写写,用几自己印象里的咏兰诗来应付一下。
反正都是抄,自己记得的也是后世的大家。
随便拿出来就足够碾压张逸云不知从哪买的野诗了。
可他越写越投入。
最后竟然有些浑然忘我的意思了。
似乎这一刻,他的眼前只有一张白纸,和手里的狼毫。
“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
“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第六出世,杨慎也麻木了。
他怔怔的拿起苏策写的诗,举在眼前。
场上静的针落可闻,即便杨慎的声音已经变小了,可所有人都依旧能听见。
众人都被苏策的才华所折服了。
若是说以前,还都认为苏策仅仅是个监生。
成绩优异,以后能考取功名,能入朝为官。
那么现在已经没人敢抱着这种单纯的想法了。
甚至有人开始想着,要不让苏策别做了。
咱有才华也不是这么往外倾泻的啊,别人作诗难的像割肉,你作诗轻松的像喝水。
怎么多少才子半天都憋不出来半句的诗词,在你手里就那么轻松呢?
就连杨廷和也是忍不住交口称赞道
“经由今日一事,明天苏策的名字就能响彻文人之间了。”
“我此前参与大大小小多少场宴会,见过多少才子吟诗,却从未见过今日的场景。”
“李公,还是沾了你的光啊,能让我见到这一幕。”
李东阳终于说话了。
他这次没有掩饰自己眸子中的爱才之意,缓缓说道
“不是因为我,是因为苏策。”
“杨大人,令公子结识了个好朋友啊。”
他双手负在身后,听的微微有点入神。
多少文人都争先把自己的诗进献给李东阳,可他没几个瞧的上眼的。
那些才子不是沽名钓誉之辈,就是滥竽充数。
基本上都想借李东阳的名声,来给自己背书,以便日后平步青云。
可今日,见到了苏策吟诗。
李东阳破天荒的生出了几分欣赏。
这时。
周围的人全部都沉浸在苏策的诗中,仿佛是一种享受般,如痴如醉。
此前还有人想,苏策到底是什么水平。
现在看来,怕用不了多久,文坛又要有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了。
尤其是杨慎,他对苏策评价之前充其量是和自己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