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昂着头,语气里一派肆意。
饶是弘治皇帝也皱了眉头。
可他就是这样少年意气,带着独特的风格站在众臣间。
“洪武四年,叛贼张士诚、方国珍携余孽流亡海外岛屿,在东瀛落脚。”
“此间勾结大明官员,拉拢百姓,祸乱一方长达百年。”
“到了如今,据本宫所了解,倭寇之中大半数说汉话,守汉制,都是那些沿海过不下去日子的百姓。”
“这才抛家弃子,加入了倭寇。”
“可你们不曾想象,这帮人究竟以何谋生?”
“本宫知道你们未曾想过,也不想去知道。”
“那今日本宫就来告诉你们。”
“倭寇正是在内6掠夺,与官商勾结,把掠来的货物换了金银。”
“如若不然,没有那么高的利润,谁会喜欢过刀口舔血的日子?”
朱厚照结合之前苏策给自己讲的,又在昨夜找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官志。
算是做足了功课。
他接着说道
“而开海,正是给了这些变相做海上贸易的倭寇一条合乎大明律法的路子。”
“试问,若能做正经买卖,谁愿意落草为寇?”
“那么我说,开海为了绝除倭寇之患,何错之有?”
一通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下来。
饶是刘大夏一个做了数年的兵部尚书都是有点愣住了。
他此先一直要求属下洞悉倭寇的用兵特点,骚扰规律。
对于背后的原因,他未曾注意过,就算注意了,也不敢多想。
今天朱厚照把话全都挑明了。
反倒是让他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在官言官,在商言商。
身为大明的官员,刘大夏不是不敢得罪人。
而是实在没有必要因为一件事去得罪整个官场。
官官相护,哪怕查到了倭寇与官员勾结,他也只敢惩处严办当地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