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里不是长安城,许多人的家人、朋友不在身旁。
李恪也是在宴会上,待了一会,就告退离去。
新年过后,大唐边境出现骚乱。
薛延陀在边境骚扰大唐城池,李世民随即下令。
夏州都督乔师望、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等人进攻薛延陀。
二人率领大军将其打得大败,俘虏二千多人。
多弥可汗乘轻骑逃走,薛延陀内部骚乱。
三月。
李世民率领大军,准备从并州出,返回长安城。
历经半个月,终返长安。
李世民回到皇宫后,就立即召见了李靖。
李世民道:“朕这次攻打高丽,倾尽全国兵力,最终却受困于安市城,真是为何?”
李靖思索片刻,答道:“臣,未参与战事。”
“陛下这点疑问,想必江夏王李道宗,可以为陛下解惑。”
李世民随即下旨召见李道宗,再次询问同样问题。
李道宗道详细陈述道:“陛下在驻骅山时,臣曾提出乘机攻取平壤的方案。因平壤乃是高句丽的都,如果控制平壤,就等于掌控了高句丽的命脉。并且当时高句丽国内纷争不断、统治者力量薄弱,正是夺取平壤的最佳时机。”
李道宗继续解释道:“攻取平壤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如果我们能够迅行动,乘高丽内部混乱之际,动一场突然袭击,必定能够成功获取平壤。“
李世民怅然若失地陷入沉思。
“他想起当年与高丽的战斗,记忆中模糊地闪过一些片段,但具体细节却已经模糊不清。”
“当时匆匆忙忙,朕已经记不起来了。“李世民低声自语道。
此刻,李世民深感自己的疏忽和草率。
回想起征战的岁月,李世民明白自己在计划和决策上的不足。他深感责任重大,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他自己的威信,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
李世民下定决心,他决定重拾过去的记忆,重新审视当初的计划和行动。
召集了一支由李靖和李道宗等将领组成的小组,开始了一场关于高丽战争的详细回顾和讨论。
他们研究了高丽国内的政治局势、地理环境以及军事力量分布。
通过分析和讨论,他们重新勾勒了一份更为完善和周密的作战计划。
众人商讨过后,李世民很是开心,也为之后第二次攻打高句丽奠定了基础。
在场官员中,李靖内心很是纠结。
“他很想站出来,告诉李世民。哪怕有了这份更加完善和周密的作战计划,二次征讨也会失败告终。”
“可是看着眼前快怀大笑,刚从战争失利走出的李世民。”
“李靖决定不再劝解对方。”
“自己已经老了,陛下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