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访秦,赵使入关,生在长平之战的焦灼初期。
无数眼睛每日每夜紧盯着咸阳王宫。
此时全世界都已经知悉,荀卿这个儒家名士被盛情接待,甚至是在朝会结束后,秦王留下全体官员听其讲演。
人们期待着秦王会以怎样的规格召见赵国使团,思考秦赵上党之战会走向何方。
可是一连数天过去,秦国官方都没有准备外交会谈。
秦国人在等待一份决定性的战报。
四十七年五月十一,王龁率领的秦军终于攻克高平关,付出惨重代价取得了战事进展。
廉颇方面军有序撤退,依托预备阵地继续设防,赵军在六个星期的战斗中损失轻微。
根据赵国官方闻言人的说法,这是为了促成和平解决,赵军主动后撤,脱离交火线。
赵王丹,人心善。
秦王嬴稷没忍住,一句优美的关中雅言脱口而出。
群臣皆劝阻,希望王上息怒。
各位武官轮流上前汇报,明确肯定我军攻势有效,赵军是在无法抵御的情况下才后撤的。
根据统计,赵军的炮火打击力度在逐步下降,从最初期的每天九万轰炸,降低到了现在的每天五万,炮弹口径也明显降低。
廉颇方面军的获得的补给,绝对跟不上消耗。
赵**队仅能勉强维持防御姿态,只要秦国愿意进行强而有力的冲击,战线一定会向着有利的防线展。
秦王听着武将们的说法,连连摇头。
现在攻克的高平关,仅仅是廉颇方面军的第一道前沿防线。
还有迟滞防线、丹水河防线,然后才是廉颇设置的主阵地。
主阵地之后还有至少三道预备防线。
若是按照现在的进攻代价,一点一点啃下去,秦国死伤恐怕要过五十万,如此状况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如何对待赵国使团?此时就已经有了办法,而且是唯一办法。
如果秦王盛情接待他们,对外释放和解信号,确实能让关东各国束手旁观,不再援赵。
但没什么用处,赵军的补给虽然不充裕,消极防守还是能做到的。
相比于另一个世界线,赛博赵国的状况宽裕许多。
廉颇不可能主动出击,只会龟缩在碉堡群里等着秦军来送。
范雎原本的计策被放弃。
秦王必须采纳公孙启提出的办法。
都赛博战国了,传统连横不行,国际观瞻行。
廉颇将军虽然有了时代的补给强化加持,但他也得面对时代的阳谋之计。
秦国应该施以最极端的外交压迫,令关东六国真正联合起来,让军事援助甚至联军实质性的成立。
随后瓦解之,赵王才会患得患失。
而且秦王和相也得放弃经济考量,先别想着战胜后吞并土地的事情,别考虑占据的领土能有多少人口和工业。
秦国有着全世界最庞大的轰炸机队,至今为止都没派上用场,就因为二位顾虑太多,一直不肯进行战略轰炸。
外有国际观瞻,内有秦国空军的骇人轰炸,两相结合,赵王就不可能允许上党战局僵持了。
只要赵国开始追求战,接下来就是强令廉颇起反攻。……
只要赵国开始追求战,接下来就是强令廉颇起反攻。
由堡垒防御转为运动作战,秦国才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这场胜利。
满朝文武都已经下定决心,秦王嬴稷很快签署了两条命令。
战略轰炸当然是由空军总监司马靳负责。
逮捕并软禁全部赵国使团,这种事情应该是。。。
公孙启:怎么又是我?
范雎笑道:“既然是公孙将军的破局之策,自然是你去执行,何况你是禁军统领,本就该做这种事情。”
公孙启看看身旁的郑安平,你不也是禁军统领之一?师傅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郑安平同样不忿,我才是相的亲信,我才是负责咸阳市区卫戍工作的人,为什么这些功劳都不肯给我。
启本以为能从招待荀子的差事里解脱出来,结果又是连轴转的任务,只好再次延后串联军方忠诚派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