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诚饮下酒,一边说着,一边不忘给母子俩添菜。
“孩儿谨记。”
南不归乖巧地“听训”
,这种“训话”
他还想多听点。
忽然,南不归头上的冠引起了南诚的注意。
烛光昏黄,冠却隐隐透着白光,可见不俗。
他们一家日子虽不难,但也没富贵到能买到起这种物件。
见南诚注意到了南不归的冠,杜花枝停筷给他解释,语气中难掩一个母亲对孩子的自豪。“这是院里的先生奖励的,不归课堂习作优秀,得了名。”
“嗯,不错。”
南诚赞赏地点点头,这是对南不归努力的肯定。
这玉冠用料虽不俗,却没有丝毫奢华之感,看着其实很素朴,日常佩戴没问题,南不归戴着更能衬出他身上那股子清绝气质。
不得不说,柏夭挑的这个礼物,是非常合适的,既尽到了心意,又让大家都能愉快的接受。
可看到上面的骨簪,南诚疑惑了起来“为何了不配玉簪。”
玉冠又怎少得了配对的玉簪。
南不归“先生身边的侍女姑娘说,骨簪和玉簪都配得了这冠,但一冠不需二簪,若多了一簪,这玉冠也就没了它最初的价值,便让孩儿想想如何选。”
南不归说着,想起了当时秋月说这话时的语气,就好像别有深意一般。
但不管如何,南不归最后还是坚定地选了骨簪,放弃了那价值不菲的玉簪。
南诚听着,却是皱起了眉头。
送冠不配簪,本身就很奇怪了。再加上这骨簪样式古朴,根本不及玉簪精致,和玉冠相配虽不算突兀,但也和“相配”
沾不了多少边。
南诚意识到,秋月对南不归说的话,明显另有所指……
看南诚面色不对,南不归以为南诚是误会柏夭小气了,赶忙接着解释
“先生还奖给了我一本难得的药册,冠是她看了骨簪后觉得骨簪甚好,应配个好冠才不算浪费,所以奖励给孩儿的。”
其实真正的奖品应该是那本珍贵的《千草万丹方》才是。
南诚很快隐下眉头的凝重,面色恢复正常“先生赠予厚礼,定是对你有所肯定,日后要更加尊师重道,不辜负先生的期望才是。”
“是,孩子懂得。”
南不归这才又乐滋滋地吃起饭。
南诚又给南不归夹了几块肉片“明日为父送你去学院,顺便带点礼问候一下这位先生,也不算我们失了礼数。”